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点赞 南城:党建引领+央企协同+多元共治 破解“上学堵”

0
分享至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共东莞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提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今年也是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重要节点,促进经济生产、人民生活、自然生态相融相生,成为检验成效的关键重点。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为此,第七届南都“东莞市民点赞榜”如期而至,并于10月9日正式启动,主题聚焦“百千万 幸福莞”,面向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征集2025年以来在促进经济生产、人民生活、自然生态相融相生过程中,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的优秀案例。

在全市“百千万工程” 深入推进的关键阶段,东莞市南城街道聚焦南城第一初级中学周边道路上下学高峰期交通拥堵的突出问题,以“解民忧、惠民生”为导向,联动中建八局湾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开展交通治堵专项行动。

项目自2025年2月启动至今,通过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多元协同,有效打通交通堵点、改善出行环境,实现了周边道路通行效率平均提升46%,高峰期通行时长平均减少20分钟,车辆事故率减少25%,学校志愿者减少20%,基本消除了学校周边交通高峰拥堵现象,切实提升了市民的通学出行体验,也为街道“百千万工程”民生项目建设积累了实践经验。



以人为本,践行“综合交通、品质交通”理念

南城街道坚持系统思维、整体谋划,统筹推动南城第一初级中学片区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小汽车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与协同。

其中,系统规划南城第一初级中学片区交通与空间环境综合改善,针对学校周边交通的难点、堵点问题,对周边道路沿线节点进行优化改善。

此外坚持协调联动、综合施策,立足“大公交”体系,采取“组织协调、弹性增供、管理联动、公交优先、宣传引导”的综合措施,提高公交专线服务能力和使用便利度。优化慢行系统设施,推动慢行系统与周边生活社区、商业设施串联,推动公共交通与共享交通多种出行方式融合发展,实现学校周边动静态交通平衡发展。

再者,坚持交通综合治理与学校管理方式相协调,系统加强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配套设施、交通微循环建设等,引导车辆分流,缓解校园周边道路通行压力。指导学校精准推行错峰上下学,分时、分年级、分校门安排学生入离校时间,有效缓解拥堵。

高效协同,构建党建引领、央企赋能、多元联动的工作格局

值得提及的是,其间,南城街道党工委牵头,将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整治摆在重要位置,选取辖区26所学校推动交通整治,并将南城第一初级中学交通微整治作为2025年“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之一,力促以治堵为切入点、带动交通品质整体提升。

在街道党工委统筹下,明确“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交通分局、城管分局、交警大队等部门职责分工,建立“每周调度、每月通报”工作机制。

“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多次组织开展实地调研,针对学校“位于环莞快速路入口附近、车流较为集中、大货车在学校门口掉头”等情况,分析周边存在的交通组织问题,梳理车辆通行需求,因地制宜把准改造的“小切口”,制定交通优化方案和措施,以“微整治”实现通行效率“大提升”。

央企也彰显责任担当,中建八局湾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该项整治的承建方,不仅为“微整治”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还充分发挥央企在建筑交通领域的专业技术优势,引入专业规划团队与施工力量,联同有关部门、单位推动项目顺利开展。

多方联动,共同护学:设置接送临时停车缓冲区,实行“即停即走”接送模式,营造安全、有序的周边环境。设置“护学岗”有效疏导接送高峰时段交通压力,建立“交警+学校+家长”协同治理模式。同时积极组织家长志愿者协同交警、义警引导和管理接送车辆,协管交通秩序,提高师生出行安全性。



精准施策,构建校园周边交通循环体系

街道聚焦关键堵点,从设施优化、交通管理、服务升级三方面发力,构建顺畅有序的校园周边交通环境。

为了解决车辆在学校门口缓慢掉头导致的局部阻塞问题,科学调整科创路掉头位置,封闭科创路学校门口掉头口,并于科创路—蛤旺路南进口道增设掉头车道。在赤岭工业路(科创路—环莞快速入口段)设置路中隔离护栏,避免科创路右转车辆在道路中间违规掉头影响直行车辆通行。同时对科创路—赤岭工业路交叉口进行改造,引导车辆特别是大型车辆于此左转,以缓解科创路—蛤旺路掉头交通压力,缓解拥堵。

同时,强化交通管理,规范“秩序”,交警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在上下学高峰期安排专人值守,加强对违法停车、违规变道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保障车辆有序通行。充分运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利用电子警察、违停抓拍设备等,实时监控、抓拍交通违法行为,提高管理效率。

完善慢行设施,引导“分流”,南城街道将交通治堵与环境整治相结合。一方面,为保障慢行系统连续性、提升出行体验,铺设一段3米宽人行道,连通学校侧门与北侧公交站台;改造科创路—蛤旺路轿车口人行道,增设非机动车道;在科创路两侧安装人行护栏,防范车辆冲撞。另一方面,推进道路景观美化,对学校周边道路增绿补绿,平整坑洼不平路面,更换松动、破损的人行道砖,提升慢行系统品质,实现“交通顺畅、环境优美”双重目标,增强市民选择绿色低碳出行方式的积极性。



推行定制公交,鼓励“转型”。南城第一初级中学开通43条从学校快速到达“家门口”的定制公交线路,站点覆盖御花苑、中信森林湖等40余个小区,以及周边大型社区和公交枢纽。“定制公交”定点、定时、定人,运营时间与学生返校、离校时间同步,司机负责清点核对各站点学生的上下车情况,严格落实行车过程中的学生乘车安全。

建立“线路莞家”微信群,方便家长实时掌握学生乘车,以及公交发车和抵达情况,鼓励学生家长从私家车接送“转型”为公交通学。

从“堵点”到“通途”,南城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不仅让师生家长告别“上学堵”,更探索出“党建引领+央企协同+多元共治”的交通治理样本,为“百千万工程”中民生项目落地提供了可复制的“南城经验”。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黄芳芳 受访者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南方都市报 incentive-icons
南方都市报
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
582461文章数 35857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