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前言
这两年国际上的大事儿,真是层出不穷,一桩接一桩。
2022年2月那边俄乌冲突一爆发,西方国家对俄罗斯下的狠手,那真是让人开了眼,可转过脸到了2024年底,波罗的海底下电缆出点问题,面对一艘中国货船,西方那态度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
这一冷一热、一狠一缓的对比,里头藏着的是最实在的硬道理——国家实力决定待遇。
俄罗斯的“钱袋子”说冻就冻,西方下手又快又狠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一开始,西方阵营的反应那叫一个迅速,最让俄罗斯肉疼的,就是它存在海外的那一大笔“家底”——俄罗斯央行大概3000亿美元的资产,直接被西方国家给冻结了。
![]()
这笔巨款,大部分是欧元债券和现金,就放在比利时一个叫Euroclear(欧洲清算所)的金融机构里,国际金融圈虽然从来不是风平浪静,但这么明目张胆、规模空前地冻结一个主要大国央行的海外资产,在过去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这等于直接把国际交往中“主权资产不受侵犯”这条不成文的规矩给撕开了口子。
![]()
欧盟和美国在三月份就联手通过了决议,白纸黑字,不准俄罗斯动用这些钱,俄罗斯这边急得跳脚,外交部一趟趟跑去联合国抗议,说这是“公然盗窃”,侵犯国家主权,可西方压根不听这套,拳头硬的就是理。
![]()
这还没完,更让俄罗斯憋气的是,欧盟后来还想出了一招“绝的”,把这些被冻结的资产每年产生的利润,大概有30亿欧元,直接划拨出去,用来给乌克兰买武器、搞战后重建。
这操作,简直相当于用你存在别人那儿的钱,雇人来打你,俄罗斯除了骂街,一点脾气都没有,随后,制裁包一个接一个,连白俄罗斯也捎带上了,冻结的总资产规模滚雪球似的到了2500亿欧元,英国也跟着冻结了价值287亿英镑的俄罗斯相关资产。
![]()
俄罗斯也尝试过走法律途径,想把钱要回来,可一打听才知道,西方国家早就未雨绸缪,通过了国内立法,给这些制裁措施披上了“合法”外衣,说是为了“支持乌克兰重建”。法律这条路,也被堵死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被踢出SWIFT国际支付系统,能源出口又被西方卡脖子,俄罗斯的外汇储备眼看着往下掉,经济结构太单一、过度依赖能源出口的老毛病,在这轮严厉制裁下暴露无遗。
![]()
可以说,西方就是看准了俄罗斯这个软肋,才敢下这么重的手,因为他们算准了俄罗斯的反制能力有限,自己付出的代价可控。
波罗的海电缆疑云,西方对“伊鹏3号”客气得不像话
时间跳到2024年11月17日到18日,波罗的海出了件蹊跷事,连接德国汉堡和芬兰赫尔辛基的“C-Lion1”海底通信电缆,以及连接瑞典和立陶宛的“BCS East-West Interlink”电缆,先后发生了故障,数据传输一下子就中断了。
![]()
芬兰海岸警卫队最先发现信号异常,德国电信公司随后确认是电缆出了问题,这事儿可不小,海底电缆是当今互联网的“大动脉”,一查船只追踪数据,一艘名为“伊鹏3号”的中国货船进入了视野,这艘船挂着香港旗帜,刚从俄罗斯的一个港口出发,满载着十万吨以上的货物驶往埃及,事发时正好就在电缆损坏的地点附近。
![]()
这下,西方国家的反应机器开动了起来,丹麦海军的“HDMS Diana”号巡逻舰迅速赶到卡特加特海峡,要求“伊鹏3号”停船。
芬兰、德国、瑞典和丹麦还联合发了个声明,直接把“伊鹏3号”列为“嫌疑对象”,要求登船检查锚具和航海日志,有西方媒体甚至暗示这船是帮俄罗斯运石油的“影子舰队”一员,不过这种说法官方没证实。
![]()
眼看一场风波就要起来,但关键时候,中国外交部站出来明确表态:任何调查都必须有中方代表在场,未经许可,绝不准登船!
接下来,西方的操作就值得玩味了,这要是换成别国的船,搞不好西方军舰早就强行靠帮登船检查了,但面对“伊鹏3号”,丹麦海军只敢在周边海域监视,愣是没敢动粗。
![]()
那几天海域气温下降,西方几国的海岸警卫队船只只能轮换着在附近盯着,丹麦还出动了直升机从空中拍照,中方的领事官员则一直和船员保持联系,确保补给什么的都不缺。
瑞典首相乌尔夫·克里斯特松在议会讲话,语气也挺克制,只是建议把船移到瑞典经济区方便调查,强调过程要“透明”,但始终没敢说这船是“故意破坏”。
![]()
芬兰外长后来开了记者会,展示卫星图像,说船锚的移动路径和电缆断点重合,但证据也算不上铁证,德国联邦情报局的报告更是模棱两可,说拖锚可能是天气或操作失误,没排除其他可能性。
![]()
大家原本以为西方会硬刚到底,结果他们却异常有耐心地“耗”着,一直等到12月19日,中方的观察员到了现场,瑞典警方才获准登船,整个检查过程就四个小时,只看了看锚链、航海日志和GPS数据,没敢有任何多余动作,很快,12月21日,“伊鹏3号”就被放行,继续开回中国去了。
![]()
到了2025年4月15日,瑞典事故调查局正式宣布,没找到确凿证据证明“伊鹏3号”故意拖锚破坏电缆,芬兰警方的调查也没公开结论,美国情报官员的评估同样认为电缆不是故意切断的。
![]()
最后,欧盟层面只是讨论要加强海底基础设施保护立法,压根没再对中方追加任何指控,一场看似要起大风浪的事件,就这么波澜不惊地平息了。
![]()
对比之下,西方的“双标”逻辑一目了然
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味道就全出来了,对待俄罗斯,西方是往死里整:几千亿的央行资产,说冻结就冻结,产生的利润直接挪作军用;各种极限制裁层层加码,恨不得把俄罗斯挤出世界经济体系,俄罗斯的抗议和道理,在西方看来如同空气。
![]()
对待中国的一艘货船,西方却表现得格外谨慎甚至“客气”:仅仅是怀疑,却不敢强行登船;面对中方的严正要求,只能耐心周旋;调查草草收场,最后主动澄清,不敢留下任何话柄。
为啥态度差这么多,说一千道一万,不是西方突然讲“文明”了,也不是他们对中国有啥特殊好感,而是他们心里那杆秤算得门儿清:代价不一样。
![]()
中国今天的综合国力,早已不是吴下阿蒙,作为全球供应链的绝对核心,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西方任何针对中国的过度、无礼行为,都可能引发难以承受的连锁反应和贸易反制。
更不用说中国日益强大的军事实力所带来的威慑,西方很清楚,强行登检一艘中国船只的象征意义和实际后果,远比切断一根电缆要严重得多,他们“扛不住”后续的代价。
![]()
反观俄罗斯,经济结构单一,过度依赖资源出口,在被西方抓住能源命门和金融命门后,反制手段相对有限,西方算准了制裁俄罗斯的“成本”相对较低,所以才敢如此放手而为。
![]()
结语
这两场风波,给全世界都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实教育课。
国际规则、公道正义,这些话固然好听,但最终落到实处,还是看谁的拳头更硬、家底更厚、韧性更强,俄罗斯的遭遇警示所有国家,经济结构单一、被人卡住脖子是多么被动。
![]()
而中国的案例则表明,只有把综合国力实实在在地提上去,拥有足够的威慑力和反制能力,才能在风高浪急的国际博弈中守住自家的利益,让别人不敢轻举妄动,这个世界,终究是靠实力说话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