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轻若鸿羽,40呎货柜仅能容纳1吨粉体;它力能扛鼎,可让新能源锂电池突破性能瓶颈,能为5G装备、GPU芯片破解散热难题——它就是被业界称作“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
![]()
从实验室里的幽蓝微光
到产业化生产线的高效运转
从5000元/克的 “天价” 材料
到低于1元/克的“亲民”成本
推动这场石墨烯“降本增效”革命的
是一家从厦门海沧
走向全球的中国 “小巨人”企业
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凯纳”)
作为中国首家石墨烯企业,凯纳自2013年落户海沧以来,以自主创新开启石墨烯产业化探索之路,以产能建设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大规模稳定供应与市场成本优势,以政策借力夯实发展根基,在“技术-产能-政策”的协同共振中,不仅成为国内石墨烯产业化的开拓者,更成为海沧区构筑“创新引力场”的关键“引力源”,为中国新材料产业从“跟跑”向“领跑”注入强劲动能。
![]()
在凯纳的石墨烯生产车间,看不到传统化工企业的浓烟与废水,只有自动化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将不起眼的原料,转化为可赋能万千产业的“黑色黄金”。这一切的起点,源于凯纳对石墨烯制备技术的一场场“攻坚战”。
石墨烯,这种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材料,因其超高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机械强度,被誉为“新材料之王”。2004 年,英国科学家发表首篇石墨烯论文,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但如何制备出高质量的石墨烯材料、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却成为产业化道路上的“拦路虎”,“2010年成立的时候,全中国都没有同行,我们像愣头青一样扎了进去,从零开始摸索。”凯纳总经理方崇卿回忆道。
![]()
实验测试(央广网发 受访企业供图)
历经十多年技术攻关,凯纳开创环保、低成本的“物理剥离法石墨烯制备技术”,已完成从第一代到第六代的迭代,成本从5000元/克骤降至低于1元/克,直接推动石墨烯从“实验室样品”走向“工业级产品”,产能跃居全国第一。截至目前,凯纳累计共申请130余项发明专利,并拥有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参与起草6项国家标准,为行业发展划定“技术标尺”。
技术的突破,最终要落地到产业应用中。在新能源领域,凯纳的石墨烯产品已实现规模化应用——2023年,新增2万吨高端新能源电池新型导电剂产线正式投产,为锂电池行业龙头企业提供核心材料,助力锂电池提升导电性能与循环寿命;在热管理领域,其高性能石墨烯散热材料成功应用于5G装备、GPU芯片,以优异的导热效率解决了高端电子设备 “散热难” 的痛点。
目前,凯纳通过持续迭代升级,已形成涵盖环保型工艺在内的多元化技术体系,可稳定产出适配不同场景的高品质石墨烯产品。
![]()
万吨级导电剂产线(央广网发 受访企业供图)
![]()
在凯纳的发展版图中,技术突破不是“孤勇者”的游戏,而是 “技术-产能-政策”三者协同共振,形成一个相互促进、闭环增强的系统——技术保障了产能的竞争力,产能和政策反过来赋能下一代技术研发。这种模式为凯纳构筑了成本与规模、技术标准、客户与供应链等多重壁垒,使其成功地将技术领先性转化为市场主导性,并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建立了持续巩固的核心地位。
技术是 “源头活水” 。凯纳始终将研发放在首位,以物理法制备技术为核心,掌握低成本、高品质规模化量产的关键能力,为后续产能扩张奠定基础。
![]()
产线指导(央广网发 受访企业供图)
产能是 “转化桥梁” 。凯纳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建成百吨级石墨烯粉体生产线、万吨级石墨烯导电浆料生产线,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大规模稳定供应与市场成本优势。
![]()
石墨烯粉体产品图(央广网发 受访企业供图)
政策是 “助推东风” 。凯纳的协同闭环,离不开政策的 “精准滴灌”。作为国家专精特新重点 “小巨人” 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凯纳不仅能深度参与国家产业引导、科技专项项目,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参与标准制定以提升行业话语权,更深度融入海沧区产业生态,借助地方政策降低创新与扩张成本。
通过“技术-产能-政策”的高效闭环,凯纳成功构筑了难以复制的综合壁垒:一是成本壁垒,依托自主研发和规模效应,持续降低边际成本;二是标准壁垒,依托雄厚的知识产权储备,主导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确立了权威地位;三是生态壁垒,以稳定交付和全天候技术响应与保障,与头部客户结成战略共同体,夯实了凯纳从“行业翘楚”迈向“行业领导者” 的坚实之路。
![]()
凯纳实验室(央广网发 受访企业供图)
![]()
凯纳的成长,离不开海沧区这片 “创新沃土” 的滋养。为支持凯纳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海沧区推出了一系列“造血”式产业政策,涵盖了从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市场开拓到融资支持和人才保障等多个方面,持续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专注技术研发与产能扩张,助力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
为吸引和留住高端研发人才,凯纳打造了"事业平台+激励机制+环境赋能"的综合体系。而海沧区优越的营商环境则为这个体系提供了强大的外部支撑。
海沧区委组织部人才办建立高端人才群,每周定期发布相关政策信息,建立一对一沟通渠道,设立人才绿色通道提供优先就医等服务,并协助解决人才在海沧创业就业的实际困难,让人才在海沧能够引得进来、留得下来。“目前,凯纳高层次人才占比已达公司总人数的 5%,这支稳定的研发团队,成为技术持续迭代的 ‘核心引擎’。”企业负责人说道。
产业协同方面,在厦门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凯纳与海辰储能等多家企业共同组建了"厦门市先进电化学储能技术创新联合体",打通了电池上下游企业的协作路径,为新型电池材料在电池中的应用构建了快速通道。
在政策赋能下,凯纳正以海沧为起点,持续助推中国新材料产业从“跟跑”向“领跑”跨越。
![]()
凯纳核心团队(央广网发 受访企业供图)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企业单打”到“生态共荣”,凯纳的故事,印证了中国“小巨人”企业的成长逻辑——以技术创新为 “内核”,以产业链协同为“半径”,以政策支持为“引力”,方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构筑起不可替代的优势。
凯纳的发展轨迹,也是海沧区“创新引力场” 的生动缩影——作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海沧区近年来着力打造“3+3+4”现代产业体系,以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新型产业为核心,通过政策创新、服务升级、生态优化,不断重构区域经济发展法则,让越来越多像凯纳这样的“小巨人”企业在这里扎根、成长,让更多“墨色微光”汇聚成推动中国产业前行的“磅礴力量”。
点赞、在看、转发
大伙儿互相提个醒
一审/美编:郑镉镉 黄馨
二审:王庆平
三审:庄梅芳
来源:央广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