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前,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锦绣自然 绿创未来”静安区人与自然市民科普活动在PAC购物中心广场举办。作为上海市民亲近自然、践行环保的重要公益平台,本次活动由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组委会指导,静安区科学技术协会、静安区江宁路街道联合主办,吸引了众多市民家庭参与,在秋日静安掀起一场“自然探索+文化传承+环保实践”的科普热潮。
![]()
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静安区活动开展
静安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祝友元表示,静安区作为上海中心城区,既承载着百年文脉的深厚底蕴,也始终走在生态治理探索的前列。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独角戏”,而是需要每个人参与的“大合唱”,希望通过活动,让“低碳环保”成为静安市民的日常习惯。
启动仪式后,市民们迅速投入到丰富多样的科普体验中,各个活动区前都排起了长队。在预热互动区,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吉祥物“申申”成了孩子们的“心头好”,家长们忙着用镜头记录孩子与“微笑天使”的合影,志愿者则借机讲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小知识,让科普在轻松互动中悄然渗透。
![]()
体验区则成为“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核心阵地。非遗宋锦DIY台前,家长与孩子共同拿起工具制作中式压襟挂坠,在一针一线中感受传统丝织技艺的魅力,让东方美学与环保理念碰撞出创意火花;“飞花令”环节,参与者围绕“秋”“枫”等自然关键字对出诗句——“大家知道吗?枫叶秋天变红,是因为叶绿素减少、花青素增多,这是树木适应低温的自然智慧!”在志愿者的科普下,文化雅趣成了认识自然之美的“桥梁”;押花书签制作则延续古人“草木寄情”的雅致,把四季花草压进书页,翻书时触到的既是自然之美,也是文化之韵,让市民在体验过程中理解押花不是“占有自然”,而是以雅致方式记录植物之美。
![]()
“射五毒”“滚铁环”“捶丸”“投壶”等传统游戏在这里被赋予环保新内涵——“射五毒”瞄准的是电池、塑料瓶等“环境杀手”,每射中一个目标都是一次对污染知识的解锁;“滚铁环”化身“资源循环大冒险”,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将错放的“资源”送回正确分类处;“投壶”演变为“投木成林”,投出的是承载文化记忆的“箭矢”,落地的是象征自然生机的“树苗”,每一次投掷都是“种下希望、收获绿意”的播种过程。
![]()
![]()
完成所有体验项目的家庭凭活动集章卡兑换了“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定制宣传品与“美丽上海行动者”水晶奖牌。
“这不仅是对孩子参与的认可,更能让环保理念伴随他成长。”一位家长感慨道,“今天和孩子一起做宋锦挂坠、玩环保游戏,既学到了垃圾分类、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又度过了高质量的亲子时光,这种‘家门口的科普活动’太有意义了。”
原标题:《共赴生态之约!家门口的科普活动打造“高质量亲子时光”,还能长知识》
栏目编辑:王蕾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郜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