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厄瓜多尔头号通缉犯、毒枭“菲托”在地下室中被警方抓获,这场耗时18个月的追捕画上句号。
三个月后,一场更大规模的“金融围剿”震惊全球,103处涉案房产被查封,估值达3.139亿美元,犯罪集团渗透合法经济的洗钱网络遭毁灭性打击。
从街头枪战到银行账户追查,从武装突袭到资产冻结,厄瓜多尔总统诺沃亚的“铁腕清毒”正开辟新战场。
![]()
厄瓜多尔的禁毒之战始于一场被迫的“接盘”,作为夹在哥伦比亚、秘鲁两大可卡因产地之间的国家,这个太平洋沿岸国度曾凭借中立政策成为拉美第二安全的国家。
但美国对哥伦比亚的禁毒打击引发“气球效应”,贩毒集团纷纷向南转移,加上巴尔干黑帮将其视为通往欧洲的贩毒中转站,厄瓜多尔逐渐沦为“犯罪天堂”。
再加上犯罪集团每年600亿美元的非法收入,相当于厄瓜多尔GDP的一半,这些资金通过棕榈油种植园、豪华住宅、加油站等合法产业洗白,形成“以商养毒”的黑色生态。
据新华社披露,2023年该国谋杀案飙升至近8000起,是2018年的8倍,而60%-80%的犯罪枪支都源自美国的非法流入,形成“枪毒合流”的恶性循环。
2024年1月毒枭“菲托”越狱并引发全国暴乱,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诺沃亚政府随即宣布进入“国内武装冲突”状态,将22个犯罪组织列为恐怖组织,开启全方位打击。
不同于传统的街头扫毒,厄瓜多尔的新战略直指犯罪集团的“钱袋子”。
2024年以来,该国通过《预防、侦查和根除洗钱及犯罪融资组织法》,突破性地允许当局在未定罪情况下没收涉案资产,为快速冻结黑产提供了法律依据。
内政部长约翰·莱姆伯格直言:“犯罪集团的根基是金钱,切断资金链比单纯抓捕成员更有效。” 科技成为缉毒利器。
![]()
厄瓜多尔金融分析局(UAFE)运用人工智能监控社交媒体和数字交易,自动识别大额可疑资金流动和洗钱迹象,将调查效率提升3倍。
在2025年9月的行动中,正是通过AI追踪到“边境突击队”组织的房地产交易异常,最终锁定620公顷农场、470公顷棕榈油种植园等103处资产,涉案金额达3.139亿美元。
此次行动动用600名警员和98名检察官,逮捕10人、起诉26人,创下该国单次查封资产的最高纪录。
关键人物的落网成为重要突破口。除了头号毒枭“菲托”被批准引渡美国,“边境突击队”指挥官罗伯托在阿布扎比被捕,另一骨干“查瓦洛”被查出900万美元未申报收入,其家族企业涉嫌长期协调毒品贩运和洗钱活动。
![]()
这些战果印证了“擒贼先擒王+冻结资产”组合拳的威力。
跨洋协作堵死犯罪通道 跨国犯罪需跨国打击。厄瓜多尔深谙此道,构建了多层次国际合作网络。
与美国的合作尤为关键,2024年宪法法院批准两国军事协议,美国不仅提供专项培训和技术援助,还计划7年内拨款31亿美元支持厄瓜多尔禁毒项目,双方2025年签署的新协议进一步强化了情报共享和联合行动机制。
美国海岸警卫队在“太平洋毒蛇”行动中,于厄瓜多尔附近海域查获3.4万公斤毒品,价值4.73亿美元,切断了多条海上贩毒通道。
![]()
2024年2月,厄瓜多尔与西班牙联合开展“潘帕行动”,在两国多地同步突袭,抓捕30名嫌疑人,缴获2.3吨毒品和45万欧元现金,摧毁了阿尔巴尼亚黑帮主导的跨洋洗钱网络。
厄瓜多尔还与哥伦比亚、秘鲁建立边境情报共享机制,重点打击跨境毒品运输和非法资金流动,从源头遏制犯罪集团的扩张。
尽管战果丰硕,但厄瓜多尔的“金融缉毒”仍面临多重考验。数据显示2024年该国虽缴获187吨毒品,较上年增加23%,给犯罪集团造成17.55亿美元损失,但600亿美元的黑色产业链仍根深蒂固。
![]()
犯罪集团不仅渗透农业、房地产等传统行业,还开始向数字经济转移,利用加密货币洗钱等新型手段规避监管。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外部环境。
美国既是禁毒合作伙伴,也是枪支走私的主要源头,每年有大量枪支流入拉美,成为犯罪集团的“武器库”。同时,欧美市场对可卡因的持续需求,让贩毒生意仍有暴利空间。
阿根廷安全分析师路易斯·索莫萨指出:“仅靠资产查封不够,必须建立长期监管机制,防止犯罪集团卷土重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