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当双11的硝烟正浓,各大平台的战报陆续出炉。价格战、流量战、补贴战早已成为每年的常规操作,消费者在铺天盖地的优惠信息中逐渐审美疲劳,品牌们也陷入了“不降价就没流量,降价就没利润”的同质化困境。
然而,在这场激烈的厮杀中,京东延保联合京东手机推出的“30天意外换新服务”却另辟蹊径,不仅凭借线上线下联动的创意营销刷屏全网,更以“独家服务”的差异化优势,重新定义了11.11的竞争逻辑。
![]()
每年11.11,都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消费狂欢,更是品牌间的生死较量。从早年的五折促销到如今的跨店满减、百亿补贴、预售锁客,各大平台和品牌的营销手段不断迭代,但核心始终围绕“价格”二字展开。然而,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成熟,单纯的价格战已经难以打动消费者。
一方面,消费者的决策逻辑正在转变。尤其是对于手机这类高客单价3C产品,用户的需求早已从“买到便宜货”升级为“买得放心、用得安心”。据数据,近年来3C产品售后投诉中,“意外损坏”占比高达45%,手机跌落、碰撞导致的屏幕碎裂、机身受损等问题,往往不在常规三包范围内,用户只能自费维修或更换,不仅成本高,还影响使用体验。这种“买时开心,坏了闹心”的痛点,成为很多消费者的心头刺。
另一方面,品牌营销陷入同质化僵局。当所有平台都在堆砌优惠政策、邀请顶流明星代言时,消费者的注意力被严重稀释,很难记住某个品牌的核心优势。这种“你有我有全都有”的营销模式,不仅拉高了品牌的营销成本,还难以建立长期的用户忠诚度。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京东延保跳出了价格战的内卷,将焦点对准了用户的售后痛点,以“30天意外换新服务”为核心,打造了一场贯穿线上线下的整合营销战役。这场战役让它成功出圈。
![]()
在11.11的营销战场上,广告投放并不新鲜,但能做到“精准击中用户心理、引发自发传播、传递核心价值”的却寥寥无几。京东延保此次的线上线下广告矩阵,没有盲目追求曝光量,而是从“用户场景”和“情感共鸣”出发,将“30天意外换新”的服务价值深度植入用户心智。
1、线下地标广告:场景化冲突,让“意外”与“保障”形成强关联
在深圳南山区科技园、重庆观音桥这两个城市核心地标,京东延保的创意转角广告成为11.11期间的“网红打卡点”。
大屏上一个碎屏的特写,配文“手机脆脆的,心里碎碎的”“手机疼不疼不知道,但我心真疼”……
![]()
![]()
从营销高度来看,京东延保精准利用了“转角”这一物理空间的特性,广告画面采用动态动效,呈现出屏幕逐渐破碎的逼真效果,第一时间击中用户“手机摔碎”的痛点记忆,引发情感共鸣。而紧接着出现的“30天意外换新,京东延保超有保障”的核心信息,则恰好解决了这种焦虑,形成从痛点呈现到给出解决方案的完整闭环。
2、地铁趣味广告:地域化共鸣,让营销融入生活肌理
此外,京东延保的地铁趣味广告也是“润物细无声”的精准渗透。在北京、深圳、重庆等城市,京东延保结合当地地铁站名,打造了一系列趣味广告,引发大众自主传播。
- 重庆大竹林站:“新机掉进大竹林,屏幕碎成竹节纹”地铁文案巧妙把碎屏和地名绑定,画面感强到仿佛能看到手机滚进竹林,真的是太有脑洞了;
![]()
- 深圳翻身站:“翻个身,结果手机比我先翻身”精准拿捏深圳打工人,通勤族看了笑出眼泪:“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
- 北京上岸站:“朋友圈里求上岸,手机却表演了个沉底”戳中高校生和职场人的进阶焦虑,一边吐槽广告太真实,一边默默记住“意外换新”;
![]()
- 重庆石板坡站:“手机滚下石板坡,一坡一坡又一坡”广告用山城的特色方言节奏感还原手机滚落的场景,本重庆人看到一看一个不吱声,这就是我每天走的路,手机摔得有画面了!
![]()
地铁作为城市的交通动脉,承载着海量通勤人群的日常,而站名则是每个城市独有的文化符号。京东延保利用站名的趣味性,创作贴合当地用户语境的广告文案,让广告内容更具亲切感和代入感。
3、线上洗脑视频:痛点精准击中,构建全渠道传播矩阵
线上传播方面,京东延保从用户手机使用的核心痛点出发,打造了一支洗脑视频。视频以用户真实的生活场景为切入点,还原了健身、钓鱼、露营三大常见场景。
健身时杠铃朝手机的方向滚去,手机屏幕碎了;钓鱼时意外吊上一只“美人鱼”导致手机进水摔坏;情侣露营时突然跑出一只大黑熊,惊吓之余手机战损……京东延保用夸张的剧情搭配魔性的背景音乐都指向“11.11买手机上京东,30天意外换新,京东延保超给力”的核心卖点。
在双11期间,用户面临的选择众多,单纯强调“服务好”难以打动用户,而通过这样一支魔性视频能够在会心一笑的同时瞬间唤醒用户的切身经历,让他们意识到“意外保障”的必要性。这种“先让用户感同身受,再给出解决方案”的传播方式,比直接推销服务更具说服力。
这波线上线下的联动,也让京东延保的营销形成了“场景化渗透+精准化触达+全渠道扩散”的完整闭环。京东始终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将服务价值融入每一个传播场景中,让用户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品牌信息,而不是被动接收广告灌输。
![]()
在11.11这场营销厮杀中,京东延保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的营销逻辑和服务战略,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在产品同质化、营销内卷化的当下,双11营销想要脱颖而出,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跳出价格战,深耕用户真实痛点。
对于品牌来说,与其在价格上互相消耗,不如深入挖掘用户的核心需求,找到市场空白点,用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打动用户。
2、线上线下一体化,打造场景化营销。
品牌想要提升营销效果,需要打破线上线下的壁垒,将营销融入用户的生活场景中,通过场景化的内容引发用户共鸣,实现精准触达。
3、以服务为护城河,构建品牌差异化优势。
在产品同质化的市场中,服务是品牌最容易建立差异化优势的领域。品牌想要长期发展,需要重视服务的打磨,打造属于自己的独家服务,用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建立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情感连接,从而形成难以被竞争对手复制的护城河。
在营销出圈的背后,真正支撑京东延保成为11.11黑马的,其实还是其服务本身的硬实力。
京东延保是京东推出的专属售后保障服务。以手机30天意外换新为例,用户再也不用为手机不小心摔碎屏幕、意外碰撞导致机身受损等问题发愁,无需自费维修或承担损失,真正实现了“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11.11活动覆盖了超99%的手机品牌,用户能轻松享受到保障服务。对于用户来说,在价格、配置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选择京东购买手机,不仅能享受到常规的购物保障,还能获得额外的意外换新服务,相当于给手机上了一份“意外险”;对于京东来说,这一独家服务成为了区别于其他平台的核心差异化优势,跳出了价格战的内卷,用服务吸引用户、留住用户。
结语:
在3C产品市场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产品本身的差异越来越小,而服务的差异正在成为品牌竞争的核心。京东延保的独家服务既提升了京东手机竞争力、强化“服务至上”品牌形象并让用户形成“买3C上京东享延保”的认知,更以独家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成为服务竞争先行者,在用户服务需求持续提升的未来占据先机。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