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消失,但双11依然在创造奇迹。
易观报告显示,天猫双11第一阶段成交额同比增长11%,市场占比达62.2%。久谦中台数据更直接:淘天在多个核心品类中贡献超50%的销售额。
真正的问题不是双11不行了,而是电商的底层逻辑彻!底!变!了!——旧地图里,找不到新大陆。
那些还在用老方法死磕的商家,自然觉得“食之无味”。但已经掌握新玩法的人,正在闷声发大财。
这场变革的核心,只有两个词:效率+靠谱。
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
回顾双11的17年,可以清晰看到三次演变。
最初的双11,拼的是“胆量”。2009年,27个品牌参与,成交额5200万。那几年,敢打折就能赢。
随后十年,拼的是“流量”。谁能抢到更多曝光、谁敢砸更多广告费,谁就能获得订单。资本是最重要的武器,价格战成为常态。
但红利终有耗尽的一天。
当电商渗透率接近天花板,当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当价格战让所有人都无利可图,行业必然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2025年的双11,标志着电商正式进入第三阶段:效率+靠谱时代。
![]()
这次,竞争的核心不再是谁花钱多、谁价格低,而是谁能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创造更大的价值。粗放式经营走到了尽头,精细化运营成为唯一出路,适者才能生存。
AI变成效率机器
AI落地电商不是新鲜事,但2025年双11,AI开始在电商全链路深度应用,从“概念炒作”变成了“效率机器”。
最直观的变化在商品推荐。天猫双11前,淘宝通过大模型对20亿商品重新理解和组织。以宠物行业为例,商品信息丰富度提升34%,首页推荐成交额同比增长40%。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商家不需要投入额外广告费,就能获得更多自然流量。消费者能更快找到想要的商品,平台流量分发效率提高。这才是真正的降本增效。
营销投放领域,AI价值同样显著。阿里妈妈的「货品全站推」,帮商家实现ROI同比增长超15%。对动辄投入数百万营销费的品牌来说,这意味着数十万到上百万真金白银的收入。
![]()
AI对商家的帮助还延伸到经营决策。过去大促开卖,商家最忙乱:海量数据涌入但缺乏分析能力,市场变化迅速但决策响应滞后。今年双11,“生意管家AI助理”在开卖前两天,日均产出超500万份经营分析。
这相当于给商家配了个24小时在线的数据分析师,接上生产力的“地气”。
从此,这些AI工具不是高高在上的“黑科技”,而是好用、受用的经营“辅助”。淘宝坚持“有用的AI”理念,不炫技,猛攻真实痛点,AI终于成为提效利器、赚钱机器,打破概念的次元壁。
好商家终于等到春天
技术升级只是故事的一半,另一半是平台规则的深度调整。
今年双11,天猫在“扶优”上的力度空前:店铺限时红包投入超10亿与优质商家共投;购物金充值金额与用户增长均超100%;淘金币频道成交同比暴涨近5倍。
而数字背后,是平台与商家利益的深度绑定——平台与商家共同投入,成为与商家共赢的“合伙人”。
更根本的变化,是评价体系的重构。6月上线的“真实体验分”取代沿用15年的DSR,直接与搜索、推荐、营销、广告等核心场域挂钩。商品好、服务好的商家,将获得更多自然流量和平台资源。
这一切也源于淘宝对营商环境的重视和优化,年初至今,取消“仅退款”,治理异常订单,打击羊毛党,治理AI假图,打击恶意店群和违规商家,一系列重磅举措,让生态重归健康,保障认真经营的商家,不再受劣质商家和恶意用户侵扰。
这些机制的意义在于,让“做好产品、提供好服务”从道德倡议变成了商业必然。
过去,好商家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认真做产品需要成本,但消费者看不到;提供好服务需要投入,但不会直接带来流量。结果是,钻营邪修的商家活得更好,全心经营的商家举步维艰。
如今,各种新规上线,标志着这种局面必然爆改。
![]()
平台通过数据化、透明化的评价体系,强化除恶治理,让好商家的努力能被消费者看见,并转化为生意增长。这不仅是激励,更是对整个营商生态的净化。由此,大家一起享受“好者更好”的马太效应。
数据验证:新增长正在发生
将AI落地、新规给力两条线索串联,可以看到清晰的逻辑:电商行业正经历一场以“效率+靠谱”为核心的深度变革。
其本质就是:用更低的成本获客,用更精准的推荐提升转化,用更好的产品留住客户,用更良性的手段提升运营。
今年双11的数据已经验证这个逻辑:
——天猫双11预售首小时,35个品牌破亿,1802个品牌翻倍增长
——店小蜜两周服务2亿人次,带动成交显著提升
——超10万商家接入“极速上门”,好服务带动部分商家成交转化提升超5%
这些增长,不是靠打折、烧钱换来的,而是用“靠谱的效率提升”实现的。
更关键的是,这种增长可持续。
流量红利会耗尽,价格战两败俱伤,但靠谱的效率提升,可以持续不断。当AI越来越成熟,当平台机制越来越完善,当商家运营越来越精细,整个电商生态的效率还会不断提升。
![]()
从这个角度看,今年双11不只是一次大促,更是电商行业的分水岭。那些理解趋势、拥抱技术、适应规则的商家,正在享受红利;而那些用老思维、老方法的商家,可能会越来越吃力。
写在最后
17年前,双11诞生于杭州。27个品牌,5200万成交额。没人能预料到,它会成为全球最大购物节。
17年后,双11依然在进化。它不再只是促销狂欢,而是电商转型升级的缩影。从“流量时代”到“效率+靠谱时代”,从粗放增长到精细运营,从平台独大到共创共生。
对商家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挑战在于,过去那些简单粗暴的方法不再有效,必须学习新技术、适应新规则。机遇在于,当行业回归经营本质,那些真正做好产品、提供好服务的商家,终于可以获得应有回报。
![]()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为任何人停留。那些说“双11不行了”的人,往往是自己的方法不行,还“点钞机罢工——没有币数”。活该他们只能在不能、不行、不成的老圈子里兜兜转转。
反正,17岁的双11,正开启电商新篇章。别忘记管理学家德鲁克说的:时代最大危险不是动荡,而是你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