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伦敦金属交易所宣布,从即日起,全面暂停所有非美元计价的金属期权交易。人民币、欧元、日元甚至英镑自己都被踢出了局,整个市场只剩下美元独占鳌头。没有听证、没有缓冲、没有任何预警,直接“一刀切”。
有人说,这是美元的最后挣扎;也有人认为,是伦敦金融城为美国霸权做出的牺牲。而更多人开始重新审视:全球金属市场的话语权,是否正在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英国这次“封杀”人民币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金融博弈?美元又为什么突然如此紧张,连盟友都不管了?
![]()
这场风暴的源头,要从三年前说起。2022年开始,人民币在全球工业金属交易中的崛起速度令人瞩目。金属期权日成交量从3万手一路飙升到27万手,整整翻了9倍。
不仅是数据漂亮,实际应用也在大幅扩展。中东、非洲、俄罗斯等地的矿产企业,开始用人民币签署长期订单。仅在2024年下半年,人民币计价的铜、镍、钴等订单已超过三成。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期货持仓量跃居全球第一,铝合约日持仓也首次超过伦金所的同类产品18%。
![]()
与此同时,中国央行还与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国启动金属互换额度,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人民币的流动性池。中东卖油收到的人民币,可以不再绕一圈转成美元,而是直接购买中国金属。
这条“人民币结算链条”一旦跑通,美元在大宗商品上的定价权根基就会被动摇。伦敦金属交易所的反应也说明了一切。
从2025年11月初开始,不等市场反应,更不顾盟友利益,伦金所直接宣布禁止所有非美元计价的金属期权交易。欧元、日元、英镑统统被清出局,只准美元一币通吃。
![]()
交易所给出的理由是“非美元交易需求低、成本高”,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人民币计价交易份额不断增长,已经成为全球金属市场上升最快的货币之一。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与美元的全球霸权利益早已绑在一起。过去几十年,美国正是通过加息和降息的节奏,完成一轮又一轮的全球财富“收割”。
降息时,美元资本涌入伦金所,炒高金属价格,让制造业国家被迫高价进口原材料;加息时,资本回流美国,金属价格暴跌,美国资本趁机低价收购全球矿产和实体企业。
![]()
每一次政策轮换,都是美国资本的“双赢”:先在期货市场赚一次,再在并购市场赚一次。比如2009到2011年,美联储连续降息,黄金价格从每盎司850美元暴涨到1920美元,华尔街投行通过伦金所黄金期货获利超过150亿美元。
到了2015年,美联储开始加息,金价又从1920美元跌回1046美元。全球金矿企业估值跳水,不少企业资金链断裂,被迫低价出让矿产资产。
![]()
澳大利亚的Telfer金矿在2011年估值48亿澳元,2015年卖股权时只值25亿,缩水接近一半。2015年全球金矿并购交易总额达到134亿美元,美国资本参与了超过40%,平均收购价格比四年前便宜了一半。
这套“剪羊毛”的金融操作,背后靠的正是美元的全球计价权,而伦金所就是这台“收割机”的中枢系统。但如今,这架机器开始失灵了。
![]()
到了2022年,美国再次进入加息周期,却没能如愿完成“收割”。美国资本当年的海外收购金额是1.47万亿美元,比2015年高峰时期的2.3万亿暴跌了三分之一以上。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如此大幅度的下滑,说明美元的金融武器正在失效。当年的英镑,也曾走过同样的路。1956年,英国为了维持货币地位,强制要求石油出口只能用英镑结算。结果苏伊士运河战争失败,英镑信用彻底崩塌,美元趁势登顶,成了第二代国际储备货币。
![]()
69年后,美元似乎正在重蹈英镑的老路。如今伦金所的举动,不仅没有阻止人民币的扩张,反而让全球市场更认清了谁才是未来的定价中心。
中国的工业需求,是人民币定价的最大底气。全球七成稀土氧化物、六成电解铝产能、五成铜消费、八成锂和镍消费,都集中在中国。全世界的矿产资源,最终要流向中国的工厂。
每天从澳大利亚、非洲、南美驶向中国港口的金属货轮,构成了这个市场最真实的需求基础。不是伦敦,不是纽约,而是上海、宁波、广州、青岛,才是交易的终点。
![]()
这些产业数据,才是决定价格的根本。金融平台可以设限,但无法改变市场的流向。封锁人民币交易后,市场的反应也很直接。伦金所发布公告仅两个小时,上海期货交易所夜盘铜主力合约就迎来涨停,伦敦电子盘却出现罕见的美元计价叫停。
两地价格的差距一度拉大到每吨423美元,创下自1987年以来的最大裂口。金融交易员开始把美元金属称为“垃圾股”,而人民币金属变成了“暴利股”。中东的Alfanar铜线厂直接通知中国供应商,2025年第四季度的长订单将使用人民币结算,基准价格锁定上期所,不再参考伦金所。
![]()
迪拜商品交易所也宣布,将于2026年推出人民币计价的铜期货,正式对接中国市场。香港金管局更是连夜上调人民币流动性池规模至1100亿港币,为金属交易提供流动性支持。
市场用行动回应了伦金所的禁令,人民币计价的全球金属交易正加速扩张。即使英镑也被伦金所踢出场外,英国本土也看得出这步棋下得并不高明。就在不久前,英国还积极支持人民币国际化,帮助中国发行60亿元人民币绿色国债,申购总额超过415亿元。
![]()
但这次,为了帮美元守住阵地,伦敦却牺牲了自己的金融开放形象。英国央行早已把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英镑兑人民币汇率仍稳定在1比9.37。而英国媒体也开始质疑伦金所这次“强行清场”的行为,是否真能阻止人民币的崛起,还是反而加速了市场的切割。
上海期货交易所的表现也说明了一切。过去三年,人民币计价金属期权成交量增长近十倍,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者参与。随着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加速,中东、亚洲等经济体也开始引入人民币结算。迪拜的金属企业已经推出了人民币计价的铝和铜期货,市场反响热烈。
![]()
人民币结算不仅稳定,还能规避美元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在美国频繁加息、汇率剧烈波动的背景下,人民币的稳定性反而成了企业的“避风港”。
美元在金属市场的“设限”,其实只是被动防守。全球越来越多国家和企业开始选择人民币,不仅因为中国制造业的强大,更因为中国的开放态度和政策支持。
![]()
上海、广州等交易所不断优化国际服务体系,吸引境外投资者的积极参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不但没被拖慢,反而在加速全球布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金融博弈中,谁能抓住产业链和消费市场的主导权,谁就能重新制定游戏规则。
这次美元出招,确实如同一记重拳。但拳头挥到空中,反而打出了未来的方向。短短几天内,全球市场就用资金和订单做出了选择。人民币,不再只是一个结算工具,而是正在变成新一代的定价货币。美元,正站在它曾经打败英镑的老路上,回头望去,写满了焦虑和无奈。
![]()
伦金所这次封锁非美元交易,是美元霸权的一次明显防守动作,表面上强势,实则暴露焦虑。人民币依托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全球市场需求,正逐步赢得金属定价权。市场最终选择了效率和稳定,这场金融博弈的方向,已经越来越清晰。
信息来源:
[1]投资日历:周一资本市场大事提醒 财联社
[2]英国投资者自6月以来抛售近100亿美元股票 创纪录新高 财联社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