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万寿路一处普通住宅里,夜晚的灯光下,李讷和王景清对坐用餐。餐桌上是简单的菜汤,盛菜的碗碟边缘带着岁月磨损的痕迹。这种朴素并非刻意营造,而是贯穿两人日常的自然状态。王景清曾对友人笑言:“在家里,我是大师傅,李讷是清洁工。”这句玩笑背后,是这对夫妇数十年如一日的相互扶持与平淡相守。
![]()
李讷,小女儿,父亲嘴里总说那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名字里的那个字就像一把尺子一直在那儿,她年轻那会儿不顺,去了江西干校下地干活,婚散了孩子自己带着,买肉只舍得掏一毛钱,肉贩站那儿犯难说这点量真不好下刀,日子这么过了好些年,到了1984年和王景清结了婚,老王是延安出来的兵,当过刘少奇的警卫,后来在云南怒江军分区当参谋长,两人是李银桥牵的线,婚礼摆一桌,来的人不多就吃口饭就散了。
成家以后家里头的活基本都落在王景清身上,冬天没到就先把几百斤大白菜推回家腌起来,门窗松了补,煤块一趟趟拉上楼,小板凳找来木头自己做一个,去国营店买肉,肉贩看见他就说你可来了,李讷这边日子好过点了,过去她每次就买一毛钱肉,我这边切不下来,老王买两斤也要分着吃,好几顿慢慢用,家里不是没钱花,是两个人就愿意这么过,东西越简单越顺手,屋里摆设也不讲究,书柜里放历史书还有几张毛主席的照片,墙皮起了小灰点,偶尔还往下落一片。
上了年纪以后最大一块支出是看病,李讷腿不太利索,医院来来回回跑,他们俩互相扶着上公交,碰上急诊老王就去弄了辆三轮车,蹬着就往医院赶,路上遇见一家汽车厂的厂长,认出来她之后说送辆车,钱就别掏了,李讷把话说在那儿,什么事都要规矩,该付的钱一分不能少,不用送车,这股劲头也不是一时起的,是从小在家里听着不搞特殊那几句话,去毛主席纪念堂那天也一样,她赶毛主席诞辰那天过去,照样在队里站着,轮到了再进去,她对工作人员说我就是来看看爸爸。
家里的精神头比东西更足,王景清离休之后把经历往纸上放,往陕北跑,找人聊,翻档案,慢慢把《神府红军游击队》做出来,李讷是北大历史系的,等于就在旁边当顾问,史料怎么对,章法怎么排,两个人经常对着字帖写字,看隶书看篆书,她的字里头有几笔像毛主席的劲道,有人来家里坐一会儿,眼睛先被墙上一张彩色合影吸住,蓝色的海,俩人并肩站着,风把她的头发往后拂。
2021年王景清走了,李讷照样按原样过,出门少,在家静静忙手头的小事,留意社会上的事,河北那场水灾她悄悄捐了一万元,有个老朋友登门,坐下时裤脚被沙发里弹簧勾了一下,她赶紧道歉说拿针线来缝一缝,朋友看了看屋子说这样的家庭竟如此清贫,她摆摆手不多说,这样过是她心里认定的样子,是父亲那句话落在生活里的样子,纪念不挂在口头里,规矩落在日常里,人就在这样的日子里走过一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