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哈喽,大家好,小林哥这篇国际社会评论分析中国“老头乐”正在撬开日本汽车大门,凭借价格优势和电动技术引发市场变革,挑战日本车企长久的市场垄断局面,“买菜车”为啥能撬动汽车强国市场?
东京人疯抢K car?不是偏爱,是路“逼”的
中国汽车要是能在日本市场站稳脚跟,不少人调侃“老头乐”得算首功。
可大家细想过吗?中国人平时用来拉菜、接孩子的K car,怎么就成了东京人买车的第一选择?
K-Car,一种外形方方正正的小汽车,在日本称为轻自动车,K car在东京的保有率超35%,每年新卖的车里,近40%都是它,说句“东京神车”真不过分。
![]()
L-更让人意外的是车的保有量,日本全国每个家庭平均能摊到1.06辆车,可到了东京,这个数直接掉到0.32辆,相当于三个家庭才凑齐一辆车,日常出门靠私家车的比例,东京也才12%。
对比北京就更明显了,二环内核心区,私家车出行比例高达25%,是东京的两倍还多。
为啥东京人买车少、开得也少?根子就在路太“坑”,大家可能听过东京城市建设先进,可实际规划藏着大问题。
![]()
《朝日新闻》2024年做过东京道路调查,提到当地密密麻麻的“一户建”,就是那种两层小楼,看着精致,却把路切得七零八碎。
两栋一户建之间的“侧道”,平均宽度才2.3米,刚够一辆K car过,要是两辆车迎面遇上,就得有一方倒几百米找空位错车。
东京世田谷区居民在采访里说,之前开SUV,一个月刮蹭三次,后来换了K car才省心。
![]()
还有停车的事,东京23区的月租停车场,平均每月要1.5万日元,大车停车费还得再加三成。
普通家庭哪扛得住?K car体型小,有的小区甚至允许停在楼道旁,省下不少钱,这么看,东京人选K car不是爱得深,是实在没别的选。
![]()
![]()
日本车企为啥“摆烂”K car?利润少,心思全在海外
按说日本有丰田、本田、铃木这些世界级车企,造K car该跟玩似的。现在东京街上跑的K car,也确实大多是它们造的,但得说句实在的它们根本没上心。
为啥不上心?不赚钱啊,算笔账就清楚了:一辆K car在日本卖170万日元左右,折成人民币8.5万,可利润呢?不到10万日元,也就是5000元人民币。
这点钱对丰田这种年营收超万亿日元的巨头来说,连研发部门一个月的耗材费都不够。
![]()
反观海外市场,那才是赚钱的大头,J.D. Power 2024年出的汽车行业报告里说,丰田在美国卖坦途皮卡,利润率能到25%;本田在中东卖越野车,利润更高。
美国人爱皮卡、中国人爱SUV、中东土豪爱大排量车,这些市场利润率动辄20%起步,日本车企在这些地方赚得盆满钵满。
就说2024年特朗普放话,要对日系车加10%关税,日本车企立马派人去美国协商,态度软得很。
![]()
不是它们怂,是美国市场太重要,丰田2024年财报显示,美国市场贡献了60%的海外利润,真丢了这市场,等于断了大半个财路。
这边海外的麻烦事一件接一件,本土K car市场自然就被晾在一边了。车企老总在台上说“本土是根”,可到了年底做战略规划,翻到K car那页基本就是“按去年来”。
它们觉得这市场跑不了,利润又少,犯不着花心思搞研发。
![]()
更要命的是电动化转型,日本车企慢得像蜗牛,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MA)2024年的数据显示,日本K car里纯电车型占比才1.2%。
铃木直到2023年底才推出首款纯电K car,比中国五菱宏光MINIEV晚了5年,上市后还因续航短(才150公里)被吐槽,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
![]()
中国K car咋“敲开”日本门?不是偷家,是实力刚好对上需求
日本车企放着的机会,刚好成了中国车企的突破口,中国的K car一进日本市场,就靠两点抓住了人心:性价比高,还全是新能源。
先说说价格,同级别车型,中国K car比日系车便宜30%以上。
就拿五菱宏光MINIEV来说,2024年在日本上市,售价150万日元(约7.5万人民币),而铃木同级别燃油K car卖210万日元(约10.5万人民币),差了60万日元,对普通家庭来说可不是小数。
![]()
《日本经济新闻》2024年5月报道,五菱这款车上市第一个月就卖了1200辆,不少东京家庭把它当“第二辆车”。
再说说新能源的优势,日本国税厅有规定,燃油车要交40%的燃油税,新能源车却能全免。
东京居民山田在采访里算过,开燃油K car每个月油费要1.2万日元,换中国电动K car后,充电费才2000日元,一年能省12万日元(约6000人民币)。
![]()
还有个巧合,东京的一户建刚好适合装充电桩,东京都2024年的调查显示,68%的一户建家庭都有私人停车位,插根线就能充电,根本不用愁续航。
反观日本车企,连自家本土的这个需求都没抓住,还在纠结燃油车技术,等反应过来时,中国车企已经占了先机。
中国车企能站稳脚,还靠产业链硬,宁德时代2023年就和日本冈山的企业合作建了电池厂,供货又快又稳,电池续航还比日本本土的长。
![]()
中国电动K car续航基本在300公里以上,而铃木纯电K car才150公里,这种从细节里抠出来的优势,刚好戳中了日本市场的需求。
日本政府其实早着急了,给K car搞了不少优惠:税费减免、停车费豁免,就盼着本土车企争点气。
可那些大车企一门心思在海外赚大钱,对本土市场还是“天塌不下来”的态度,既傲慢,觉得小市场掀不起浪;又偏见,低估了中国制造业的速度。
当年日本汽车靠小排量车型打开全球市场,如今中国K car正走着类似的路。
![]()
这不是运气,是中国制造业一步一个脚印练出来的实力,从电池到整车,从供应链到售后服务,早就形成了成熟的体系,才能把“买菜车”做成符合海外市场需求的产品。
现在,中国车企还在往深了做,比亚迪2024年在东京开了三家门店,不仅卖K car,还计划推出更大的车型。
宁德时代的日本电池厂2025年要扩大产能,能满足10万辆电动车的需求,这不是一时的“突袭”,而是长期的布局。
![]()
说到底,没有哪个市场是铁板一块,也没有哪个巨头不可挑战。
中国K car能在日本立足,靠的是摸准了用户需求,用靠谱的产品说话,这不仅是一辆车的逆袭,更是中国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底气。
未来,随着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的深耕,还会有更多惊喜,因为好产品,走到哪都能被认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