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美国代表在联合国又一次“碰瓷式”发言,话刚落地,耿爽立马回击,语气不重,分量却十足。
“全球气候合作的最大障碍,不是别人,正是美国。”
![]()
这句话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公开会上说出来,不光震住了在场代表,也让外界一下子意识到:中美在气候议题上,已经从“博弈台下”走到了“摊牌桌面”。
对耿爽来说,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发言,而是一记清晰的信号。他不再绕弯子,也不再只讲数据讲成绩,而是把矛头直接指向了那个把气候问题当成政治工具的国家。
这场在联合国的“点名现场”,其实是一种策略上的转变:既然美国不演了,那我们也没必要再婉转。
![]()
一边缺席,一边指责,美国这回真让人看不懂
这事得从联合国气候与安全问题那场会议说起。美国代表在会上两次公开点中国的名,说我国是全球最大碳排国,减排不力,甚至暗示中国拖了全球气候治理的后腿。这种“反客为主”的操作,说白了就是想甩锅。
![]()
结果,轮到耿爽发言,他没有循例“顾全大局”,而是直接起底:你美国不是缺席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大会吗?
这是30年来头一遭。你不来开会,却在这儿当道德裁判,合适吗?更讽刺的是,美国的缺席,竟然让大会气氛更轻松了。不少与会代表私下表示,少了美国的节奏干扰,讨论反而更顺畅了。
这不是冷嘲热讽,而是实话实说。美国说要领导全球,却连门都不进,这种“领袖姿态”怎么看都像在搞独角戏。
耿爽并不是简单“怼回去”,而是拿出了一整套数据,直接亮了底牌。
![]()
我国碳排放确实多,占到全球总量的约26%。但别忘了,我国有14亿人口,发展阶段和发达国家不在一个起跑线。
况且,我们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超过30%。排放多,是因为我们在干活,在发展,而不是在浪费。
更重要的是,我国是真刀真枪在减排。光是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我们已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我们一样没落下;对外,我们也在通过“一带一路”绿色合作,帮其他发展中国家搞清洁能源转型。
![]()
反观美国,曾两次退出《巴黎协定》,而且至今仍有不少政客公开质疑气候变化的科学性。
美方甚至曾说“气候变化是个骗局”,这种话你要是在联合国场合说出来,怕是连翻译都不知道怎么翻。
美国代表在会上继续把中国当靶子,但对自己国家过去几十年在排放治理上的“断层”却闭口不谈。这不是双标,是明摆着的选择性失忆。
![]()
耿爽“打破惯例”的背后,是我国国际角色的转变
要知道,在联合国这样的场合,点名批评某个国家,可不是常规操作。过去,我国代表通常更偏好用事实说话、用数据回击,尽量避免点名,以示克制。但这次耿爽的发言,明显不再遮掩,话说得直接,立场摆得鲜明。
这背后,其实反映出我国外交策略的一种转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我们在国际事务中也更有底气,更敢于“讲明白话”。特别是在全球气候治理这种事关人类未来的大事上,不能再被误导,更不能一再忍让。
![]()
耿爽这次的“直球发言”不是情绪化,而是理性表达。中国不是不愿合作,而是不接受不公平的指责。合作要建立在互相尊重、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是谁嗓门大谁就有理。
美国总想做“领头羊”,可它连会都懒得出席;它指责别人排放多,却忘了自己长期高消耗高排放的老底。耿爽这次的“点名”,其实就是一句话:你可以选择不合作,但别拦着别人前进。
![]()
气候问题不是谁的舞台,而是全人类的考卷。如果连最基本的责任感都没有,那还谈什么领导力?
谁在撑起全球合作,谁在拖全球后腿,大家心里其实早就有数了。一个国家,可以选择缺席会议,但别总想在别人努力的时候,站在门外指手画脚。
所以问题来了:如果美国继续把气候问题当成政治游戏,那未来的世界,会还愿意听它说话吗?
参考资料
极目新闻 耿爽:那我也就不再含蓄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