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一次股东会议上,台积电董事长说出了一句话。
他说,如果大陆武统,得到的不会是一个完整的芯片帝国,是一座“经济死岛”。
这番话不只是危机预判,更像一记警钟,敲在了台积电、台湾经济,甚至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门前。
从“护台神山”到“全球人质”,昔日的技术优势,如今成了战略博弈的筹码。
这个“死岛论”,并不是突如其来的恐吓,其实是台积电在多方夹击下的真实焦虑。
![]()
半导体的“护身符”,怎么成了经济的“软肋”?
台积电这些年确实风光,全球六成以上的芯片代工业务,特别是高端7纳米、5纳米甚至更先进制程,几乎全靠它。
许多国家一度将台积电视为供应安全的“定心丸”,甚至是战略资产。
正因为如此,有人提出了所谓的“硅盾”说法,意思是只要台积电还在,国际社会就不会让台海出现大的风险,因为没人愿意芯片断供。
这逻辑听起来挺奏效的,但真要动荡起来,台积电的工厂不可能正常运作。先进设备一旦停电或者断链,损失不可估量。
![]()
也就是说,所谓的“硅盾”并不是护身法宝,更像是一块被过度依赖的招牌,一旦真的出事,没有哪个国家能立马接手。
更麻烦的是,不少客户早已开始反思。原本大家是围着台积电转的,现在开始纷纷布局“去风险”,也就是多建工厂、多找替代,把鸡蛋分几个篮子放。
于是,美国、日本、欧洲都开始要求台积电去它们那落地设厂。
这对台积电来说,可不是件轻松的活。海外建厂,不是拿着图纸过去一搭就能干起来。技术、设备、人员、文化、成本,每一样都不是小数目。
![]()
尤其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项目,从一开始就问题不断。技术团队跟美国工人之间沟通不顺,施工进度赶不上,设备运到现场却没人能装,连原定的量产时间都往后推了。
更关键的是,海外建厂的成本比在台岛高出三到五成,导致本来赚钱的生意,一下子变成了烧钱的工程。利润率骤降,这对一家高科技企业来说,是很伤元气的。
与此同时,台积电在台岛内部也遇到不少问题。整个台湾地区的经济结构高度依赖半导体,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其他产业和民生用电被严重压缩。
这种“资源集中”的经济模式,一旦台积电出问题,其他行业也容易被拖下水。
![]()
芯片行业的高薪还让年轻人一窝蜂往这个领域挤,结果是服务业、传统制造业找不到人,整体社会抗风险能力在下降。
海外建厂步履维艰,大陆技术追赶步步紧逼
面对风险外溢,台积电选择了“出海避险”。美国提出《芯片法案》,不仅提供补贴,还设置了不少附加条件,比如不能在大陆投资先进制程。
台积电为了争取补贴,只能配合,相当于被捆住了手脚。
但现实并不理想,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厂房到现在还没正式量产,原本想2024年上线,现在拖到了2025年都不一定能顺利推进。
![]()
人手问题、管理冲突、成本飙升,没有一样是小麻烦。更糟的是,在美国设厂还遭遇到了本地企业“挖墙脚”,比如英特尔不断抢走台积电的人才,导致运营团队流失严重。
而在这边,大陆的自研能力却在加速提升。中芯国际已经实现7纳米芯片量产,华为的麒麟芯片自给率也在稳步上升。
国家层面也持续加大投入,第三期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瞄准全产业链布局,目标就是逐步摆脱对外依赖。
大陆市场的体量摆在那里,只要技术稳步提升,加上政策支持,芯片自给率自然往上走。
现在全球不少企业也开始考虑把订单逐步转向大陆,不只是成本考量,更是风险规避。毕竟台积电的“不可替代性”正慢慢被削弱。
![]()
这对台积电来说,是双重压力。一边是海外设厂成本高、风险大,一边是大陆市场逐步摆脱依赖。
夹在中间,台积电的处境越来越难。更严重的是,这种局面对台湾地区整体经济也带来了连锁反应。
从“经济死岛”警告看台岛的现实困局
台湾地区经济高度依赖台积电,一旦地缘局势波动,影响的是整个经济命脉。尤其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触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内部问题也在积累,台积电的资源集中使用导致电力吃紧,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年轻人就业越来越集中在半导体行业。
![]()
看起来是技术进步,实际上是经济结构的失衡。经济发展如果只靠一家公司扛着,抗风险能力自然大打折扣。
美国一方面要求台积电转移先进制程,另一方面又在安全议题上频频向台岛施压。这种“产业与安全双绑定”的策略,让台积电不得不配合,但也失去了自主选择的空间。
不过大陆方面也有自己的反制手段,如果台积电变成了某些国家用以施压的工具,那么大陆可能也会考虑采取措施,比如调整稀土出口政策。
要知道,稀土在芯片制造中占据重要位置,而大陆在全球稀土供应中占比极高。一旦限制出口,影响将直接传导到台积电和整个台湾地区经济。
![]()
所以“经济死岛”说法,如果台湾地区继续把命运押在单一产业、单一市场上,不做结构调整,不加强与大陆市场的融合发展,那“死岛”并非危言耸听,是可能一步步变成现实。
结尾:芯片再小,也能压住岛内结构的命门
台积电的今天,既是技术成就的象征,也是地缘政治博弈下的牺牲品。从“护台神山”到“经济人质”,这家企业的发展路径让人深思。
这位董事长所说的“经济死岛”,应该成为台湾地区自己反思的起点。
想真正走出困境,要靠理性和合作,不是幻想和对抗。大陆市场对于台积电而言,其实是机会。
![]()
只有回归产业逻辑,强化两岸融合,打破结构性依赖,才能让台积电从“战略人质”重新回到“技术龙头”的位置。
芯片虽小,意义不小。当它成了博弈的焦点,也成了改变走向的关键点。对于台湾地区来说,如何摆脱“死岛”命运,答案其实一直都在手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