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际奥委会第三次向中国发出“邀约”,希望我们接下2036年夏季奥运会这个烫手山芋时,中国的回应干脆利落:谢邀,不接。
上海没兴趣,广州不表态,连曾经高调欢迎世界的北京也保持沉默。
![]()
要知道,17年前的北京奥运会,中国可是倾尽全力、万人空巷。如今却转身离场,这一幕,不仅让外界一头雾水,也让国际奥委会有些“坐不住”。但这次的拒绝背后,不是情绪,而是清醒,是一场关于“面子”与“里子”的战略博弈。
奥运光环背后的账本,划不来也看不懂
在曾经的国际叙事中,能办一场奥运会,意味着一个国家“终于被看见了”。可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算账——而这一算,才发现这“面子工程”其实是一笔天文数字的“负债生意”。
从1972年开始,全球所有奥运会的平均预算超支高达156%。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原本预算是200亿美元,最后烧掉了510亿;雅典奥运投入150亿美元,场馆如今荒草丛生;东京奥运更离谱,疫情下亏损高达200亿美元,成了“史上最贵的直播事故”。
![]()
别以为中国办得就轻松。2008年北京奥运会虽然赢得全球赞誉,但总投入也超过400亿美元。“鸟巢”如今每年光是电费就令人咂舌。当年为了一场盛会搭起的舞台,如今成了需要年年养的“宠物”。
更扎心的是,主办国拼命掏钱,真正赚钱的却是国际奥委会。按照现行规则,转播权收入的70%归IOC所有,主办城市顶多分点边角料。而器材、装备、技术认证等“指定标准”,也基本由欧美大厂垄断。你出钱出地出人力,结果还是在给别人打工。
2018年,上海曾低调做过一份2036奥运会的可行性评估报告,结论非常直接:“成本高、回报长,缺乏战略意义。”从那之后,无论是城市层面还是国家层面,对申办奥运的热情就像退潮的海水,渐渐远去。
![]()
不再为“光环”买单,中国玩的是长期牌
中国今天不申奥,不是“办不起”,而是“没必要”。曾经我们需要奥运会来在世界面前亮个相,现在我们有更大的舞台。
2008年我们用一场奥运告诉世界:我们来了。2025年,我们用三次婉拒表示:我们很忙。
这背后,是一页战略思维的彻底翻篇。首先,资源的投入方向已经变了。与其花几百亿修场馆,不如修地铁、建医院、搞科研。
2023年,中国在全民健身上的投入就超过千亿元,2万个体育场馆新建或改建,社区健身器材几乎覆盖了全国。这些花出去的钱,不用等十年,不用靠门票,老百姓第二天就能用上。
![]()
其次,我们已经不需要奥运来“证明自己”。如今,中国的空间站在轨运行,新能源汽车全球畅销,进博会、服贸会一场接一场,国际社会对中国话语的重视程度,远比过去更高。换句话说,我们已经从“需要舞台”的阶段,走到了“搭建舞台”的阶段。
一位政策研究人员曾这样形容:“以前我们像年轻人,急着穿品牌衣服让别人认可;现在我们像中年人,知道衣服再贵,不如身体健康。”
再说句实话,如今中国民众也不再为“办奥运”这个事儿感冒了。据调研,4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支持再办奥运,觉得这钱还不如投到芯片、新能源等关键领域里去。一场奥运,不如一个突破。
![]()
游戏规则不公平,中国不陪他们玩了
除了经济账,中国拒绝2036奥运的背后,还有一层更深的考量:这场游戏的规则,太偏了。
国际奥委会长年被批评“西方中心化”,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态度,常常带着“选择性盲视”。
俄罗斯因政治风波被集体禁赛,中国冬奥会遭西方政客“象征性”抵制,而以色列的争议行为却总能获得“默许”。打着公平竞技的旗号,背后却是赤裸裸的双标。
项目设置上,更是“谁制定规则,谁拿金牌”。游泳、田径这些欧美强项,一个项目能拆出十几块金牌;而武术、龙舟、围棋等东亚特色项目,却连入场券都拿不到。
![]()
这不是竞技多样性,而是文化过滤器。你玩你的,我看着都累。
还有更现实的一点:现在的国际奥委会对主办方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却从来不愿意真正“松绑”那些欧美专属的利益链。
你得用他们认证的设备、请他们指定的专家,还得接受他们的审查。花的是你的钱,受的是他们的气。说白了,中国不是办不起,而是不想继续当冤大头。
拒绝,是为了走得更远
中国三次拒绝2036年奥运会的邀请,其实不是推掉一个盛会,而是明确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和节奏。
这是一场关于“面子”与“里子”的抉择。是选择一时的掌声,还是持久的实力;是继续扮演别人的舞台中心,还是搭建属于自己的大局。
从1993年落选申奥,到2001年成功拿下2008年,再到2025年三次拒绝2036年,中国已经走过了一个国家成长的完整周期。
![]()
当年我们需要奥运,是因为我们需要世界的认可;现在我们不再需要,是因为世界已经绕不开中国。
这份转变,不是冷漠,更不是退让,而是清醒。是对国家利益的理性判断,是对人民福祉的优先考量,是对未来路径的深谋远虑。
国际奥委会的“申奥荒”,并不是哪个国家的错,而是它自己该反思的制度困局。如果它继续坚持高成本、高门槛、低回报的老路,终有一天,连邀请函都发不出去。
而中国的拒绝,不过是提前做了选择。
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不是哪个机会都要抓,而是知道哪些该放。面对光环,中国选择冷静;面对诱惑,中国选择自持。这份定力,才是真正的自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