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接续南社湘集之传统——癸巳重九吕思勉等人雅集发微
吕思勉一生爱作诗词,擅写联语,自言“诗少好宋诗,中年后亦好唐诗,但无功力,下笔仍是宋人境界耳。词所造甚浅,亦宗常州而薄浙派。要之,予可谓古典主义文学之正统派”。早年与友朋曾两结诗社,颇有唱和,唯诗稿多已不存;晚岁从日记中录出诗作,请友人审定。
1953年10月16日星期五,岁在癸巳重九,吕思勉与刘约真等人于上海中山公园雅集,并作《癸巳重九,约真期集沪上公园,啸篁诗最先成,即次其韵》一首,诗曰:
稍觉逢时兴不同(吾乡谚语谓遇节日曰“逢时”),衰颜犹映酒杯中。
春秋易逝原非我,书剑无成竟作翁。
莫向东山怨零雨,欣瞻北阙曜朝曈。
却惭无补丝豪事,懒逐车尘踏软红。
首联以“兴不同”点出心境,重九为文人登高赋诗、饮酒赏菊之吉日,本应逸兴遄飞,吕思勉却觉衰颜映酒,顿生颔联“春秋易逝”“书剑无成”之慨。“书剑无成”典出《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此处虽可视作谦辞,然于其未竟之写作大计,确属实况。
颈联一变前调,忽从暗淡中放出光明。“东山零雨”出自《诗经·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其背景为周公东征,颇见行役之苦。1953年7月,中朝与美方签订停战协定,长达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落下帷幕,无独有偶,周公东征亦三年而归。吕思勉借此表示战事已定,当放眼向前。“北阙”即指北京,适逢中苏蜜月,形势明朗,故有“欣瞻”“朝曈”之语。
尾联笔锋再度转折,虽时局方兴,吕思勉却自明心迹:无补时事、懒逐车尘。出句中“却”原作“只”,并附小注引东坡《初到黄州》句,后删去。东坡原诗“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自谑未骋报国之志。对句则化用东坡“软红犹恋属车尘”,然反用其意。吕思勉“懒逐车尘”,颇可印证其“与其趋事赴功,宁以言论自见”之语。然其学术生涯正值困顿期,遂于诗中述孤怀。
刘约真为醴陵籍南社诗人,《南社三刘遗集》中恰有其《重九雅集》四首,其小序言:“癸巳重九邀蜕禅老人与锺锺山、吕思勉、刘啸篁、黄燕甫、程演德、王亚文、何静涵诸子雅集中山公园。”诗曰:
澹荡秋容自在身,郊园小集亦前因。即今氛祲驱除尽,不用登高学古人。(其一)
菊花依旧向篱开,独许渊明载酒来(燕甫嗜饮,怀酒瓶至)。满座风生喧笑语,温文狂侠任人猜。(其二)
骎骎童耄喻观河,却喜康衢乐事多。省识庐山真面目,明年重会又如何(是日共摄一影)。(其三)
群贤各自骋芳妍,珠玉缤纷落九天。古调莫伤知者少,屈骚声价重苏联。(其四)
刘诗重在描述当日境况。澹荡秋容之日,众人郊园小集,满座谈笑风生。
诗中“氛祲驱除”“不用登高”,当指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不用学古人重阳登高以避祸。“骎骎童耄”化用《首楞严经》波斯匿王观恒河之喻,谓形貌虽随年岁衰变,而自性本无生灭。刘约真感流光易逝,乃借佛理寻求超脱。“康衢”典出《列子》尧世之治,以喻当下盛世。刘约真由思索生命恒常,转而观照现实,虽觉人生如白驹过隙,然得目击清平休明,足慰心怀。
自第四首观之,众人当论及诗文学术。1953年恰逢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其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子盛名,自此远播,苏联东欧,纷纷响应推崇。刘约真相信文人价值终将有裨家国。
另,癸巳上巳刘约真亦有雅集,上巳、重九雅集,实与南社传统相关。南社倡于清季吴中,旨在提倡气节,研究文学,其时醴陵宁调元、刘约真等人为早期社督。后时局变迁,社事日渐衰微。加之沪上别立新南社,宗旨稍异,故于长沙成立南社湘集。其旨在联络同志,发扬国学,演进文化。依社章规定,岁逢重九、上巳必行雅集,并刊文录诗词汇编,以续风雅。迨抗战军兴,社事中辍,虽胜利后力图复兴,然终未果。刘约真于南社湘集,情深意厚,故知此番雅集,实为南社湘集之延续。
![]()
1953年10月16日,上海中山公园重九雅集合影。前排左一曹俶补,左二左三刘啸篁或黄燕甫,左四锺泰,左五刘约真;后排左起王亚文、程宅安、吕思勉、何静涵、葛一之。
《锺泰日录》于重九雅集亦有记载:“十月十六日,赴刘约真约,到者十人,除主人吕诚之本相识外,曹俶补在文史馆上曾一见之。一程姓,字宅安,万县人,其子在师范大学数理系任教,住旧约翰大学三十五号,云在成都时余曾与邵潭秋至其家,余则忘记久矣。又云与穆生守志相识,穆住万县二马路礼拜寺内。又葛一之,嘉定人,住马思南路五十七号,电话七七八一九,新由山东财经学院调至师大中文系者。此外为黄燕甫、刘孝怀、何某、王某,皆湘人也,并摄一影。饭后与吕诚之、葛一之在植物园徘徊久之。”所涉人事颇为详尽,与刘诗相互补缺。
此后,刘约真寄重九照片,并索诗。锺诗题为《癸已重九,无诤居士邀集于中山公园酒饭,摄影而散。曹、刘、黄、何诸老既有佳唱,居士又书来索诗,藏拙不得,勉赋七律一首乞正》,诗曰:海隅苦无高可登,欲买茱萸插未能。赖有名园远嚣俗,偶应嘉召会高朋。晤言只觉兰同臭,得酒何须菊满塍。(注:黄荫甫携酒而至,本年园中无菊)老影婆娑各看取,明年此会傥能仍。
锺诗直叙其事,情感真挚,通俗易晓。开篇欲扬先抑,沪上乏登高之处,而欲插茱萸亦不可得。颔联一转,幸赖中山公园远离尘嚣,赴约前来与高朋相会。颈联递进,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把酒畅饮,又何须菊花满塍。末章言各自容貌已衰,且期来年重九再续。其中晤言畅谈、老影婆娑,与吕、刘诗作相互对应。
1952年2月,锺泰因华东师大中文系旧文学课时大幅削减,屡谏未果。时有非议孔子者,与其素志相违,遂托疾请辞。1953年8月,由周善培等推荐,入上海文史馆。其辞教职,实怀郁结之心;及受新聘,复得报国之途。尝作诗呈荐者云:“自撤皋比忽再春,腐儒无补敢辞贫。浮名何意叨公廪,盛世今知无弃人。缀缉旧闻原本分,切磋新得仗交亲。斯文绝续相关在,感奋宁徒为一身。”诗中“腐儒无补敢辞贫”,自谓毕生治学无补于世,然甘守清贫而不改其志,正与吕思勉“却惭无补丝豪事”相契。锺泰既已受文史馆之聘,自是感念国家,遂以斯文绝续为己任,非徒为一身荣辱而感奋。然个中酸楚,殊难为外人道,故有“海隅苦无高可登”之避世情绪。当然,能得一“远嚣俗”之地,与同好论文咏诗,自是一种寄托与乐事。
癸巳重九雅集,尚有合影一帧,此十人大多为一时之选。吕思勉,史学巨擘,时任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刘约真,南社湘集耆宿,其子刘佛年时任华东师大教务长;锺泰,儒林名士,精通庄子之学,时任职于文史馆。曹典初,字俶补,号蜕禅,长沙人,光绪进士,时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何静涵,名振镛,南社湘集社员,曾任零陵县长,善琴诗。刘啸篁,长沙人,曾为法曹。黄燕甫,湘中诗老,刘约真誉其“高咏动星辰”。王亚文,醴陵人,潜伏地下,专事策反,时为真如中学校长。程宅安,万县人,佛学家,其子程其襄任教于华东师大数学系。葛一之,原名存悆,师从唐文治、章太炎,时入华东师大中文系。
此十人者,履迹不一,以湖湘人士为主,且多好诗文。据锺泰诗题可见,曹、刘、黄、何皆有重九诗作,惜未之见。癸巳重九雅集,实乃接续南社湘集之传统,发扬国学,保存文种。众人于诗中吐露心扉,相互赏阅。因人生际遇各殊,思想渊源有别,故诗中所寄之情志,各有不同。雅集诗作及合影,诚为研究近代文人心态与文化传承之珍贵资料,颇值深究细考。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原标题:《1953年,吕思勉等在上海中山公园雅集,作了哪些诗?》
栏目主编:杨逸淇
文字编辑:陈韶旭
本文作者:丁嘉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