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贝莜面村多地闭店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从北京到苏州,再到汕头,近十家核心门店的关闭,让不少消费者开始质疑:这个曾经以“西北菜”风靡全国的餐饮品牌,是否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对舆论压力,11月11日西贝官微迅速回应,称闭店是“餐饮行业正常的经营行为”,并强调每年都会基于经营情况对门店数量进行动态调整。然而,这样的解释并未平息公众的疑虑,反而让人联想到西贝近年来的一系列争议操作。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一、2025年“全是预制菜”事件:贾国龙的“神回复”成笑柄
时间回到2025年9月,西贝因与罗永浩的“全是预制菜”公关事件被推上风口浪尖。当时,罗永浩发微博吐槽西贝:“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面对质疑,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回应却令人大跌眼镜——“没有一道是预制菜”,甚至用“中央厨房统一配送”来模糊概念。这种避重就轻的态度,让消费者感到被敷衍,也让西贝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
二、大众反应:从“信任”到“失望”的转变
西贝的闭店潮和此前的公关事件,让消费者对其信任度大幅下降。曾经,西贝以“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的口号吸引了大批忠实顾客,但如今,不少人开始吐槽其菜品价格高、分量少、口味单一。更有网友直言:“西贝现在除了价格‘高端’,其他方面都越来越普通。”这种从“信任”到“失望”的转变,不仅体现在消费者的口碑上,更直接反映在门店的客流量和经营状况上。
![]()
四、违背大众意识:西贝的“自嗨式”经营
西贝的困境,本质上是一场“自嗨式”经营的失败。在餐饮行业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消费者对菜品质量、价格透明度和用餐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西贝却似乎沉浸在自己的“高端定位”中,忽视了大众的真实需求。从预制菜事件到闭店潮,西贝的每一次操作都显得与市场趋势背道而驰。当其他品牌都在努力提升性价比、创新菜品时,西贝却选择用“动态调整”和“行业趋势”来解释自己的困境,这种“自说自话”的态度,无疑加剧了消费者的反感。
![]()
五、新店开业:是“逆势扩张”还是“垂死挣扎”?
尽管面临闭店潮,西贝仍宣布将在12月31日前陆续开业8家新店,涵盖深圳、南京、长沙等多个城市。这一举动被部分业内人士解读为“逆势扩张”,但更多消费者却认为这是“垂死挣扎”。毕竟,在品牌口碑下滑、消费者信任度降低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新店开业来挽回局面,显然不够现实。更何况,这些新店能否真正适应市场需求,避免重蹈闭店覆辙,仍是一个未知数。
![]()
五、餐饮行业的启示:尊重消费者,才能走得更远
西贝的案例,为整个餐饮行业敲响了警钟。在信息透明、选择多样的今天,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越来越低,他们更愿意为真正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买单。因此,餐饮品牌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必须尊重消费者的需求,注重菜品质量和服务体验,而不是一味追求“高端定位”或“行业趋势”。否则,即使像西贝这样曾经风光无限的品牌,也可能在市场的浪潮中逐渐落寞。
![]()
六、结语:西贝的未来,取决于能否“回头是岸”
西贝的闭店潮和公关事件,暴露了其在经营理念和市场策略上的诸多问题。要想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西贝必须放下“高端”的架子,真正倾听大众的声音,回归餐饮的本质——提供美味、实惠、健康的菜品。否则,无论新店开多少家,都难以掩盖其品牌落寞的现实。西贝的未来,取决于它能否“回头是岸”,重新找回与消费者之间的那份信任与共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