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让人惊奇的是华盛顿州商务厅主任阮卓不仅亲临上海,还在发言中高调强调“州政府将继续与中国保持稳定合作”。这一举动与当前白宫对华政策明显背道而驰,成为美国地方“自主外交”的最新例证。
与此同时,82岁的拜登在民主党内部会议上罕见“出山”,痛斥特朗普“正在摧毁美国宪法”,引发新一轮政治风暴。白宫象征性建筑的改造计划也被卷入争议,舆论一时哗然。
美国,真的“全乱了套”了吗?
![]()
州官的“自主外交”
近期,多个美国地方政府高官不约而同踏上访华之路。
华盛顿州的阮卓在上海进博会上公开表示,中国是该州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州政府将“坚持务实合作、推动可预测的经贸关系”。
类似表态也出现在俄勒冈州州长蒂娜·科特克的讲话中,她称中美之间的良好互动“对本州就业至关重要”。
这些访问其实是近年来地方政府对华接触的系统性延续。根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统计,2023年美国出口中国的商品中,超过40%来自加州、德州、华盛顿州等地方经济大州。这些州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地方高官绕过白宫、主动接触中国,是现实驱动下的理性选择。特朗普政府延续强硬对华立场,使得多州企业面临关税壁垒与市场流失的双重压力。
华盛顿州的航空航天产业、加州的高科技出口、爱荷华州的农业产品,在对华贸易紧张中损失惨重。地方政府作为就业与经济的直接责任方,必须寻找突破。
此外,美国的联邦体制为地方“自主外交”提供了空间。州政府在教育、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拥有较大自治权。历史上,包括加州前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在内的多位地方领导人,曾以“气候合作”、“教育交流”为由访华并签署备忘录。
![]()
不过,此轮“自主外交”与过去注重非政治领域不同,目前的地方出访已带有明确的政治对冲意图,对联邦政策形成事实层面的平衡。“绕开特朗普”反映出美国内部利益格局的深度分裂。
农业州更关注出口市场稳定,科技州则希望保留对华人才与技术交流的渠道。地方政府在全球化中扮演的角色日益突出,也使得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双重声音。
白宫外墙风波
就在地方官员频频出访之际,华盛顿却陷入另一场政治争议。
据多家美媒报道,特朗普政府近期批准了一项白宫建筑改造计划,涉及东翼办公区的结构调整。尽管白宫方面称此举为“功能优化”,但民主党阵营迅速将其定性为“蓄意破坏国家象征”,掀起轩然大波。
![]()
拜登在民主党全国委员会闭门演讲中罕见发声,直指特朗普“正在拆毁白宫的象征意义”,更直言“这是对宪法的践踏,是对民主制度的嘲讽”。这番言论迅速引发外界关注,被视为他重返政治舆论场的标志。
白宫建筑的改动是否真的构成“宪法危机”?显然,这像是一场政治象征的争夺战。白宫不仅是国家行政中枢,也是美国政治传统与稳定的象征。在当前政治高度撕裂的背景下,任何对其结构的调整,都可能被上升为意识形态层面的对抗。
拜登的发言,是一次典型的政治话语建构,通过放大象征性事件来唤起民众对制度的焦虑与忠诚,意在激活民主党内部的凝聚力,为2026年中期选举甚至2028年大选提前布局。
![]()
党争的极化,使得美国政治几乎寸步难行。当前美国两党不仅在政策立场上南辕北辙,更在价值观、制度认同上形成根本对立。特朗普的每一项行政决策,无论大小,往往都会引发反对阵营的强烈反弹。
而拜登此次口中的“宪法被毁”,虽然是夸大的政治修辞,但美式民主制度正面临信任危机是不争的事实。特朗普任内的两次弹劾、对司法系统的攻击、对2020年大选结果的拒绝承认,已在部分民众中埋下对宪政秩序动摇的种子。
美国治理困境
但从制度层面看,美国宪法依然有效,三权分立的基本架构尚未崩塌。国会仍在运作,联邦法院也依旧对行政行为进行制衡。实质性的宪法崩溃并未发生。
然而,美国政治制度也正面临系统性功能障碍。地方政府推动“自主外交”,是对联邦政策失效的直接回应;白宫象征性事务被高度政治化,行政与立法之间缺乏共识与互信。这些现象共同揭示了制度运行的张力与裂缝。
![]()
根据布鲁金斯学会的报告,美国公众对政府信任度已降至历史低点。超过60%的民众认为,现行政治制度无法有效解决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治理失能与政治极化相互交织,导致政策无法落地、社会分裂加剧。
“两个美国”的现实正在浮现,一方面,地方经济体渴望稳定的对外关系;另一方面,联邦政治场陷入意识形态对抗。这种分裂不仅体现在对外政策上,也贯穿于移民、教育、医疗等几乎所有议题。
![]()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政治制度并非首次遭遇危机。19世纪的内战、1970年代的水门事件、2001年的“9·11”袭击,均曾考验其制度韧性。当前的乱象,或许正是又一次“压力测试”。关键在于,美国是否依然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
制度的韧性来自于规则的延续和民众的信任。如果政治精英继续将制度工具化、将对手妖魔化,那么制度外壳虽在,内核却可能逐步空心化。此时的“宪法危机”很有可能会转化为治理能力的真实丧失。
![]()
从地方高官绕行白宫访华,到白宫象征改造引发党争,再到拜登重返舞台怒斥宪政危机,美国正处在一个制度与社会双重裂变的拐点。表面上看是“全乱了套”,实质上是多重矛盾的集中爆发。
对于中国而言,这一局势既是挑战也是机会。面对美国联邦层面的不确定性,中国应继续坚持多层次交流策略,强化与地方政府、企业、智库的互动机制,拓展“非官方”合作渠道,提升战略灵活性和外交韧性。
![]()
对美国自身而言,能否在制度框架内修复信任、重建政治共识,将决定其未来的国家走向。拜登的“出山”可能是一时的政治操作,但制度的脆弱性却是长期课题。宪法未必被毁,却确实在被反复拷问。
最终,标题中所描绘的“乱套”图景,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美国政治体制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它既不是终局,也不是转折点,而是一个需要持续观察、深入理解的动态过程。对于中美两国乃至世界而言,这一局面如何演变,值得密切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