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灿烂中国》全媒体产业融合项目的重要交流活动在京举行,这场跨领域的思想碰撞为新时代中国品牌建设注入了全新活力。青年文化研究专家、文艺美学博士、文旅专家杨晶教授与《灿烂中国》品牌策划人、中国数字电视台台长张虎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讨青年群体在“美学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康旅中国”等战略中的核心价值,并就“新青年会客厅”的打造提出建设性意见。
![]()
媒体赋能:从内容传播到价值创造的革命性跨越
张虎台长在交流中系统阐述了《灿烂中国》及中国数字电视台的创新理念与实践成果。他介绍,栏目自开播以来,始终紧跟国家发展战略,聚焦产业升级与品牌成长,制作团队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科研实验室,记录下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现代农业的科技化发展、科技创新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张虎台长表示,“传统媒体的边界正在被打破,我们致力于为媒体人打造一个全新的工作平台,让他们不仅能够传播优质内容,更能凭借专业素养和公信力,成为优质产品的推荐者,实现内容价值与商业价值的良性互动。”这一理念在实践中已取得显著成效,中国数字电视台通过建立“媒体人赋能计划”,培训了一批既懂传播又懂市场的复合型媒体人才。
张虎台长特别分享了“媒体推荐官”计划的成功案例。在该计划中,资深媒体人深入云南普洱茶山、宜兴紫砂壶工坊、景德镇陶瓷工作室等特色产业基地,通过深度采访挖掘品牌故事。“我们不仅创下了可观的销售业绩,更让消费者通过镜头见证了这种真实可信的传播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品牌美誉度。”
![]()
美学赋能:青年与文化发展的时代交响
杨晶教授从专业研究者的角度,对“美学中国建设”与青年发展提出了系统性的建议。她指出,当代青年成长在物质丰富、信息发达的时代,他们对美的追求更加多元,对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在品牌传播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说什么’,更要思考‘如何说’。《灿烂中国》的镜头语言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美学元素,这种视觉表达对追求个性、注重体验的青年群体具有特殊感染力。”
![]()
杨晶教授进一步阐释,在报道老字号品牌时,栏目组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留白理念、书法艺术的笔墨韵味、古典建筑的对称美学,使每个画面都成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比如在报道苏州丝绸品牌时,镜头捕捉的不仅是丝绸的质感,更是织造过程中匠人的专注神情、丝绸在光影下的流动美感,这种美学表达让青年消费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多维布局:构建全媒体产业生态新格局
《灿烂中国》项目展现出系统化的产业布局:“茶香中国”不仅聚焦茶叶品质,更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推动茶产业与旅游、康养等业态融合;“民族品牌发展工程”建立起从品牌诊断、传播策划到市场转化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康旅中国”探索健康产业与旅游经济的创新发展;“美学中国”则致力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创新融合。
杨晶教授建议,《灿烂中国》栏目未来多倾向于打造“青年会客厅”这一创新平台。“邀请各领域的青年创业者、设计师、艺术家参与节目制作,让青年的创新思维与传统行业的深厚积淀碰撞出火花。同时,多开发‘灿烂中国’数字平台,通过线上社区、云端沙龙等形式,构建永不落幕的创意交流空间。”
共创未来:谱写灿烂中国新篇章
此次深度交流,标志着《灿烂中国》项目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杨晶教授看来,这个时代给予青年前所未有的机遇,“他们既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也是现代文明的创造者。当青年的创新活力与品牌的深厚底蕴相遇,必将迸发出璀璨的火花。”
《灿烂中国》的创新实践正在重新定义媒体与产业的关系。它不再仅仅是时代的记录者,更是发展的参与者、创新的推动者。通过构建“内容+产业+美学”的创新生态,通过激发青年群体的创造活力,这个平台正在为中国品牌注入新的生命力。
展望未来:青年与品牌的共生共长
![]()
此次交流不仅深化了媒体与学界的对话,更为“灿烂中国”品牌工程注入了新的思想活力。在杨晶教授看来,青年群体的审美取向、文化认同和消费选择,将深刻影响民族品牌的未来走向。让“青年与品牌共同成长,让美学与文化相互成就,这正是‘灿烂中国’的深层价值。”
随着《灿烂中国》系列项目的深入推进,一个以媒体为纽带、以青年为动力、以文化为底蕴的品牌生态正在形成。这不仅是一场媒体变革,更是一次文化创新,预示着中国品牌在新时代的灿烂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撰稿:杨晶
编辑:王娟
责编:王丽
审核:张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