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房地产行业仍处于“筑底”深水区,盈利承压已成为全行业的普遍挑战。据Wind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77家A股上市房企中,41家归母净利润出现亏损,占比超五成。
事实上,自房地产行业步入深度调整期,盈利下滑或亏损已成为多数房企绕不开的话题。不少企业被动承受业绩滑坡的冲击,但也有一批具备长远战略眼光的房企,通过主动优化资产结构等方式,夯实长期发展根基。
头部房企彰显韧性,现金流成关注焦点
具体来看,今年以来,多数房企销售业绩不及去年同期。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1-10月,TOP100房企销售额为28967.1亿元,同比下降16.3%。与此同时,各阵营房企销售额均有下降。其中,TOP1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1430.9亿元,较上年下降15.0%;TOP11-3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355.1亿元,较上年下降17.8%。
市场成交端的低迷,传导至企业经营层面,导致行业整体营收和利润规模收缩。据Wind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41家A股上市房企亏损872亿元。方正证券研究所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地产行业毛利率14.22%、净利率-5.57%。
虽然行业整体承压,但招商蛇口、保利发展等拥有优质土储、稳健现金流和多元化业务的头部房企,仍然展现出穿越行业周期的韧性。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招商蛇口实现营收897.66亿元,归母净利润24.97亿元;同期,保利发展实现营收1737亿元,归母净利润19.28亿元,保持行业领先的规模。
业内人士指出,房企的财务表现一般会滞后于市场表现,当前部分企业的业绩承压,实则反映的是前期市场调整的滞后影响。此外,当前房企业绩下滑与行业整体环境有关。随着各地楼市调控政策持续优化,预计房企业绩将会改善。
需要指出的是,在楼市承压的背景下,相比于利润规模的表现,多数房企更关注现金流的稳定与安全。充足的现金流是企业应对市场波动、把握潜在机会的关键底气,成为房企现阶段经营决策的核心考量。
据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显示,今年上半年,房企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由负转正,较去年同期明显改善。
以保利发展为例。三季报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9.77亿元,货币资金超1200亿元。保利发展表示,公司始终保持强劲的经营造血与现金储备,为长期稳健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存量焕新与增量提质并举,土储策略优化成抓手
那么,面对行业压力,韧性房企做对了什么?梳理发现,积极自律的土储策略是其穿越周期的核心抓手之一。
众所周知,在行业调整期下,盲目扩张已非明智之举,精准的土储布局和高效的存量盘活,成为区分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维度。
在存量盘活方面,政策为房企提供了坚实的支持保障与清晰的实践路径。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9月27日,全国已有超4600宗存量闲置土地拟通过专项债收购,总用地面积超2.4亿平方米,总金额超6200亿元。
在此背景下,不少房企积极响应政策导向。其中,保利发展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近年来,保利发展推行“老盘新作、全面焕新”战略,通过调规优化、产品升级等方式,加速高价地等存量项目去化。
据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2021年及以前获取的存量项目签约销售394万平方米,销售金额514亿元,占比达35%。此外,新完成“调转换退”51万平方米,多个项目突破开发限制或实现调规转性,有效提升资源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举措也导致保利发展短期业绩出现一定波动,但有效降低了资产周转压力,清理高价地等历史包袱,显著提升了存货周转效率与资产使用效率。
在焕新存量的同时,优化升级的增量土储是保利发展穿越周期的关键布局。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新增容积率面积290万平方米,总获取成本603亿元,全部落地于38个核心城市,其中51%的投资金额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核心板块。
业内人士表示,存量焕新、增量提质并举的土储策略,让保利发展形成“存量变现-资金回笼-增量布局”的良性循环,为未来利润增长筑牢基础。
事实上,除了保利之外,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等头部房企也在土储布局上展现出高度一致性。
以中海地产为例。近年来,中海地产长期坚持“三个主流”发展战略,即:主流城市、主流地段、主流产品,从资源端保证领先性。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1-10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7838亿元,同比增长26.4%。其中,中海地产以1870亿元新增货值位列第一,涉及上海徐汇、上海静安、广州海珠、深圳龙华等地。
这一趋势也得到机构数据的充分印证。其中,中指研究院指出,当前房企土地投资更趋谨慎,“非核心不拿地”成为主流策略,重点城市核心板块因需求支撑力强、去化确定性高,成为房企争夺的焦点。
克而瑞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房企投资集中度显著提升。其中,一线城市土地成交金额占比达32.6%,较上年同期提升5.8个百分点;二线核心城市占比47.2%,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三四线城市占比则降至20.2%,土储向核心区域聚集的趋势愈发明显。
品质战略筑牢长期发展,“好房子”成核心赛道
如果说土储是房企的粮仓,那么产品便是企业赢得市场的核心抓手。随着“好房子”概念深入人心,购房者对居住的品质、舒适度、功能性乃至情感价值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多数房企纷纷将产品力提升作为核心战略,聚焦“好房子”理念深耕细作,通过强化需求洞察、技术创新与品质管控,从单一的居住空间供给转向全维度生活价值交付。
据克而瑞研究显示,2024-2025年,保利、中海、华润等头部房企相继发布“好房子”战略,其战略共性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四大核心为基础维度,延展至精工、服务、低碳、健康等衍生价值,并通过量化技术标准实现落地闭环。
不仅如此,部分房企已建立完整技术标准体系,覆盖物理空间到服务生态。比如,招商蛇口七大“技术体系”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4大基础维度,叠加“精工、美学”2大品质提升项,最终落地为“贴心服务”,细化出27项可感知亮点;建发房产从“新中式文化理念”出发,将6大价值维度通过5大策略细化为超1050条技术项,覆盖从建筑材料到社区服务的全流程。
而保利发展也早在2023年便率先提出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品质时代”,并构建四阶八维全流程品质管理体系。
到2025年上半年,保利发展基于22万余条客户调研数据,以“好生活”为纲领,对“好产品”和“好服务”进行全面升级,在产品体系构建、品质保障、用户服务等领域持续突破。
其中,在产品体系方面,保利发展深化产品品牌体系,建立产品、服务与生活场景的关联;并基于客研与客户画像,深化产品品牌与在地文化、生活需求的结合,打造匹配需求的在地化产品。
品质保障方面,公司搭建“四阶八维”全流程品质管理体系,通过53个核心管理动作、“100个保式细节”及“三堂六线”工艺指引,细化权责与标准,保障品质落地。
可以看出,“主动管理、持续创新、适应市场变化”正逐渐成为房企生存发展的关键。随着存量资产盘活持续推进、“好房子”理念深度落地,行业格局将进一步优化,具备稳健经营能力、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有望在调整中抢占先机,引领行业走出寒冬,迎接可持续发展的曙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