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揭秘白求恩病情和治疗过程

0
分享至

文/陈玉恩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专家。1938年1月,他远道来华,帮助抗战。在延安短期停留后,1938年6月,奔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受聘为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他率队西战东征,巡回医疗,创造了游击战中野战救护的医学奇迹;他创建模范医院、编写教材、创办卫生学校,为八路军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医务人员;他因陋就简,发明和革新医疗器械,挽救了许多八路军伤病员的生命;他奔走在崇山峻岭,出入于枪林弹雨,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卓越的医疗技术,满腔热忱地为抗日军民服务。因救治伤员,感染中毒,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

史料的发现

半个多世纪以来,有关白求恩的书籍不断出版,其战友的回忆文章时常见诸报端,影视作品也不断走向荧屏。但是,当年白求恩的病情和治疗过程却鲜为人知。按照当时的情况,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已经按照白求恩的要求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白求恩作为著名的胸外科专家、援华医疗队的医生、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也应有病历记载及诊断书等文字报告。多年来,作为研究人员也曾多次采访过白求恩的战友和白求恩当年救治过的伤员;也曾阅读过许多回忆白求恩的文章和书籍;先后三次访问加拿大白求恩纪念馆;并多次与研究白求恩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起考证和探讨。但是,对白求恩临终前的病情和治疗过程并未发现任何原始文字记载。

2013年7月,白求恩的战友、原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院长林金亮的儿子林立先生来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参观后言讲,他手中有一份《白求恩病历》的复印件,原件在福建省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得知情况后,我们拜请与对方有交往的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副教授王跃民代为联系。王跃民欣然应允,并将与对方联系的情况和联络方式告诉我们。



◆白求恩逝世经过录。

2014年2月20日,按照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要求,给他们发去了求助函。时隔不久,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来电称,复制件已经做好。因考虑到捐赠者的意见,遂将复制件交给了叶青山的儿子叶军先生,由他代为转交。

2017年11月7日,在参加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建院80周年庆祝活动时,原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部长叶青山的儿子叶军先生交给我一份材料。这份材料一共9页,分为四部分内容:1.《白大夫求恩同志逝世经过录》 2.《病床日志》 3.《体温记录》 4.有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字头的《死亡诊断书》。但是,其中《病床日志》缺少一页,欠缺的部分是从1939年11月1日至11月4日对白求恩病情“经过”和“治疗”的记载。

原来,这份尘封了近80年的宝贵史料,是由原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部长叶青山保存。1987年7月11日,叶青山因病在北京逝世。叶青山逝世后,该史料一直由其家人珍藏。2012年,叶军代表家人将这份史料捐赠其家乡福建省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这份史料已被文物部门鉴定为一级革命文物。至此,我们才见到这份完整的宝贵资料。

历史的见证

这份史料的纸张已经泛黄,可见岁月之沧桑。每张纸大小基本一致,尺寸为19.2厘米×27厘米。《白大夫求恩同志逝世经过录》记述了其进行卫生巡视、战地救护以及逝世的原因和经过,晋察冀军区医务部主任林金亮亲笔签名。《病床日志》详细记录了白求恩伤指感染后,自1939年11月1日至12日期间每天的病情和治疗情况。《体温记录》显示了白求恩病重时的体温数据。《死亡诊断书》则记录了抢救白求恩的过程和死亡诊断结论,签字者分别为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部长叶青山、政委李登嵩和医务主任林金亮。《体温记录》为制式印刷,其他全部为手写。

卫生巡视

1939年9月18日,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在唐县牛眼沟村正式成立。这所学校是白求恩倡议并参与创建的,要为八路军培养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

在白求恩决定回国前,又建议组织一个医疗巡视团来帮扶各分区的卫生医疗工作。根据他的建议,很快就成立了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巡视团。巡视团由卫生部部长叶青山担任领队,成员由白求恩、林金亮、王道建、陈仕华、郎林、刘柯、何自新等人组成。

1939年9月25日,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巡视团从唐县花盆村军区后方医院出发,开始对三分区和一分区的卫生单位进行巡视工作。



◆白求恩为伤员做手术。

10月20日,日军发动了大规模冬季“扫荡”。白求恩决定推迟回国行程,参加反“扫荡”战斗。

28日,白求恩带领战地医疗队来到涞源县孙家庄。在孙家庄村北山坡上的一座小庙设立手术救护站。

29日,由于战况激烈,敌情紧张,日军先头部队正在向孙家庄运动。指挥部命令,医疗队立即转移。此时,白求恩为了加快速度,又增加了两张手术台,3张手术台同时手术。当白求恩为最后一名叫朱德士的伤员做手术时,左手中指不慎刺破。但是,白求恩毅然为他做完手术,然后和伤员一起转移。

30日,白求恩和医疗队回到一分区甘河净第一休养所,手指的伤口开始发炎。

31日,白求恩在甘河净第一休养所做手术10余例,并给医护人员现场讲课授技。

最后的历程

11月1日,白求恩准备从甘河净第一休养所转赴石家庄子后方医院时,发现一个叫吴明的伤员,他患的是颈部丹毒合并蜂窝组织炎。白求恩看后很着急,决定立即实施手术。这个伤员属于外科烈性传染病,非常危险。其他医生劝白求恩,“你手指上的伤口还没好,这个手术由我们来做吧!”“由我来做!你们当助手。”白求恩和往常一样斩钉截铁。就在白求恩为吴明切开伤口时,带伤的手指受到致命的感染。无情的病魔侵袭着白求恩的血液,超限度的高烧像火一样炙烤着他的肌体。



◆白求恩病床日志(部分)。

为使人们全面了解白求恩的最后时日,特将《病床日志》和白求恩带病工作情况做如下陈述。《病床日志》中记录:

日期: 11月1日 (病情)经过:头痛、眩晕、全身倦怠、鼻腔流涕、声音嘶哑、咳嗽、食欲不振。局部潮红肿胀,分泌脓液。

R:①阿司匹林 0.3g 非那西汀 0.2g 咖啡因0.1g 用法:口服,每日3次。②盐酸 1.0g洋地黄酊剂 1.0g 橙皮酊剂1.0g 纯糖浆剂 20毫升 蒸馏水 200毫升 用法:口服,30毫升,每4小时一次。

11月2日,白求恩在石家庄子后方医院,检查伤病员200多名。

这一天,《病床日志》记载,白求恩的病情与11月1日的经过相同,并给予重复11月1日的方法治疗。

11月3日,因病情加重,叶青山部长安排白求恩留在石家庄子后方医院疗伤。陈仕华医生留下来,照看白求恩。但是,白求恩不顾伤痛,将伤指包好,又为13名伤员做了手术。

日期:11月3日(病情)经过:各症(稍)微见轻,局部分泌减少。

R:①枸橼酸 1.5g 盐酸奎宁 1.0g 橙皮酊剂 1.0g 纯糖浆剂 20毫升 蒸馏水 100毫升 用法:20毫升,每3小时一次。②阿片酊剂 1.0g 蒸馏水 10毫升 用法:5毫升,每日两次。

11月4日,白求恩靠在行军床上,修改军区卫生部巡视团的工作报告,并书写了一份防治疟疾的讲课提纲。

日期:11月4日(病情)经过:头疼、四肢疼痛、精神萎软、失眠、大便干燥。小便少而带赤色并有蛋白。局部肿胀、疼痛增重。

R:①盐酸吗啡 2片 用法:立即使用(给药)。②硫化钠 4.0 g 硫化镁 4.0g 氯仿 0.5g 蒸馏水 100毫升 用法:30毫升,每日3次,饭前。



11月5日,天气阴冷,下起了蒙蒙细雨。勤务员何自新生起了火炉,为白求恩取暖。白求恩身披大衣,坐在炕桌旁,将受伤的左手中指浸泡在消毒液中。来到中国近两年的时间,他不分昼夜地工作,乍一休息,倒显得很不适应。白求恩看到伤指已经肿胀得像个胡萝卜,决定切开它,排除脓血。身边照看他的护士要找陈仕华医生来为白求恩开刀。白求恩连忙阻止:“这是个小手术,我自己可以做。”说完,他拿出手术刀,让护士帮助给伤指消毒,不打麻药,迅速在伤指上十字形切开排除脓血后,上药包扎。

日期:11月5日(病情)经过:口渴、恶心、呕吐、饮食不振、谵语。

R:①稀释氢氯酸液 1.0g 洋地黄酊1.5g 纯糖浆剂 20毫升 蒸馏水 100毫升 用法:20毫升,每两小时一次。②复方阿片散剂 0.3g 碳酸氢钠 0.5g 用法:口服,每日3次。 ③局部切开排脓,随之用碘仿纱布栓塞(引流)。

11月6日上午,陈仕华医生为白求恩检查时发现,左肘内侧出现一个脓肿,左腋窝的淋巴结也开始肿大。白求恩的病情加剧。为了让他好好休息,同志们对他隐瞒了即将在银坊附近展开的作战行动。

日期:11月6日(病情)经过:同上(即白求恩的病情与11月5日的症状相同——作者注)。局部分泌减少,肘关节下内侧部现脓疡,潮红肿胀、疼痛、创口周围有著名(明显——作者注)之紫色斑。

R:①吖啶黄 20% 5毫升 用法:静脉注射 ②枸橼酸 1.5g 盐酸奎宁 1.5g 橙皮酊剂 1.0g 纯糖浆剂 20毫升 蒸馏水 100毫升 用法:15毫升,每两小时一次。

11月7日,阴天下雨。下午,正在休息的白求恩听到不远处传来隆隆的炮声。白求恩凭经验得知附近正在进行战斗。他不顾劝阻,坚持带领医疗队赶赴前线。大家只好整顿行装随队出发。秋雨绵绵,寒气袭人。白求恩骑马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顶着寒风,艰难地行走在山路上。当天晚上,到达大坪地村宿营。

这一天的《病床日志》记载,白求恩的病情与11月6日的经过相同,并给予重复11月6日的方法治疗。



11月8日,在泥泞中行军35公里,到达距银坊前线5公里的旺家台一分区3团卫生队。这时,白求恩只觉得左腋窝处疼痛剧烈、头昏眼花、身体战栗、体温已达39.6℃。但是,白求恩仍然坚持:“遇有头部或腹部受伤的,必须给我看,就是睡着了也要叫醒我。”陈仕华医生为白求恩检查伤情,发现伤指处脓液增多,左臂肘关节下发生转移性脓疡,病情恶化。

这天的《病床日志》记载,白求恩的病情与11月7日的经过相同,并给予重复11月7日的方法治疗。

11月9日上午,由于白求恩左腋窝淋巴腺肿胀剧痛,进行切开排脓。下午,白求恩在两名护士的搀扶下,为伤员做检查,并到手术室指导医生做手术。整个下午,白求恩都在不停地指导工作,谁也没有办法劝他回房休息。最终,白求恩倒在了手术台前。大家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抢救。

日期:11月9日(病情)经过:口渴、烦闷、精神萎软,肘下脓疡波动。

R:①十字形切开排脓,创口内栓塞碘仿纱布(引流) ②阿片酊剂 2.0g 蒸馏水 10毫升 用法:3毫升,每4小时一次。



11月10日上午,一分区3团团长专程来到旺家台看望白求恩。团长向他报告了几天来的战况,在黄土岭战斗中,消灭日军900余人,击毙日军独立混成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团长告诉他:“当前,有一路日军正在向旺家台袭来。聂司令员要求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把你送出作战区域,转移到后方医院救治。”听说是聂司令员的命令,白求恩不再争辩,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再尽一个医生的职责,他不愿意离开战斗岗位,更不愿意再给部队增添负担。白求恩用颤抖的声音说了一句话:“我服从聂将军的安排。”

天空飘起的雪花洒落漫山遍野。团长来到担架旁和白求恩告别。白求恩紧紧握住他的手,动情地说:“我十二分忧虑的是前方流血的战士们,假使我还有一点儿支持的力量,我一定留在前方。”

中午,护送白求恩的担架来到唐县境内。在花塔村遇到敌情又沿唐河西上,下午3时来到黄石口村。虽然这里距花盆军区后方医院还有6公里,但是,白求恩预感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惦记着军区的卫生工作,惦念着伤员,想多争取一点儿时间,留下对中国抗战的最后贡献,他要求停在这里不走了。

领队的军医陈仕华,按照白求恩的要求,马上找到黄石口村村长陈同勋,让他给白求恩找一个既安静,又便于转移的地方。当时在场的另一个村干部说:“我看史秋银家就行,在西边村口上,四合院,又紧挨路边。”陈同勋对陈仕华说:“走,咱们去看看。”

到了史秋银家一看,陈仕华感到很满意。村干部征得房主同意后,就占了院子北边两间连通的北房。屋内有南北向的一条土炕,炕下北侧有一个灶台,屋里有一张方桌和一把圈椅。

护送白求恩的担架抬进了屋内炕上,因为白求恩身材高大,只好将行军床南北方向摆上。这时,白求恩已经昏迷不醒,脸色焦黄,露出来的左臂已经变成了黑色,军医陈仕华为白求恩注射了葡萄糖和强心剂。



◆白求恩遗容。

当时,白求恩已经吃不下食物了,大家都很着急。史秋银想到她家房上晒着“牛心”柿子(一种像牛心形状的柿子——作者注),觉得这是个稀罕东西,就让儿子邸俊星登着梯子到房上挑了十几个软柿子拿下来,给白求恩送去。勤务员用开水将柿子洗净,用毛巾擦干,喂了白求恩两个。这时,白求恩的精神略显好转。可能是这个季节的柿子又凉又甜,很对白求恩的胃口,所以这次他没有拒绝。这一夜,大家紧紧地守护在白求恩的身旁。

日期:11月10日(病情)经过:中午虚脱、颜面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小。呼吸浅表、人事不省。

R:①局部更换绷带 ②樟脑油 2毫升 用法:静脉注射 ③氯化钠溶液 0.85% 500毫升 用法:静脉注射。

11月11日上午,白求恩病情恶化,感觉到自己已经支撑不住了。他挣扎着坐起来,下了炕,走到方桌旁,伏在桌子上给在花盆军区后方医院养伤的翻译郎林写了一封信,并让人立刻送走。他在信中让郎林转告叶青山部长,赶快组织手术队到前线救治伤员。

白求恩写完给郎林的信后,休息片刻,又让何自新拿来信纸,用颤抖的右手写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封书信。



◆1940年1月4日《抗敌三日刊》登白求恩遗嘱(给聂荣臻的信)。

在白求恩写给聂荣臻的信中,不仅牵挂着军区的卫生工作,更有对前妻的眷恋。白求恩的妻子是一位美丽而温婉的姑娘,名字叫弗朗西丝·坎贝尔·彭尼。1926年夏,白求恩染上了肺结核病。这种病在当时是绝症,几乎没有治愈的希望。为了不让妻子感染肺结核,白求恩忍痛与妻子离婚。在与妻子分手后,白求恩冒着生命危险在自己身上试用了“人工气胸疗法”,不料竟获得成功,两个月以后,他的病竟然痊愈了。出院后,白求恩第一件事就是给弗朗西丝发电报:“病愈,今日离特鲁多。对你感情依旧。” 接到电报后,弗朗西丝立即回到了蒙特利尔,两人直接去教堂,举行了第二次婚礼。

后来,由于白求恩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弗朗西丝,导致了两人第二次离婚。即便如此,在最后时刻,白求恩又想起了弗朗西丝。他在信中写道:“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拨一笔生活的款子,或是分期给也可以。在那里我(对她)应负的责任很重,决不可为了没有钱而把她遗弃了。向她说明,我是十分抱歉的!但同时也告诉她,我曾经是很快乐的。”可见,白求恩对弗朗西丝的爱是发自肺腑的,而且至死不渝。

11月11日黄昏时分,林金亮奉命赶到黄石口村。当他走进房间,白求恩的脸上露出微笑:“谢谢你,这样冷的天气……”

“白大夫,我们马上回后方医院,那里的条件比较好。”林金亮回答。

“不必了,我是医生,知道自己的病情……能用的办法都用过了……”白求恩摇摇头,断断续续地说。

遵照白求恩的嘱托,对书信、文件、日记等物品做了清理,请翻译潘凡转交聂司令员,并把手表送给潘凡。



◆聂荣臻向白求恩遗体告别致哀。

日期:11月11日(病情)经过:脾肿大,体温下降。脉搏细小,微弱。结膜出现黄色素,皮下溢血。

R:①葡萄糖溶液 10% 20毫升 用法:静脉注射 ②氯化钠溶液 0.85% 500毫升 用法:静脉注射 ③氯化钙溶液 10% 10毫升 用法:静脉注射。

11月12日凌晨,白求恩呼吸明显微弱,直至停止。林金亮摸了摸他的脉搏,开始低声哭啼。潘凡看了一眼白求恩送给他的手表,时间定格在5时20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逝世于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

日期:11月12日(病情)经过:四肢痉挛、末梢现发绀(青紫)、呼吸浅表、脉搏细小、人事不省、四肢厥冷。

R:①樟脑油 2毫升 用法:静脉注射 ②氯化钠注射液 0.85% 500毫升 用法:静脉注射。

刚看到《病床日志》这份史料时,因处方部分都是用拉丁文所书写,难以辨认。虽经多方奔走,求证无果。2018年4月1日,河北医科大学校史馆张冶馆长带领学生来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参观学习。借此机会,将《病床日志》交给张冶馆长,拜请给予帮助。4月12日,张冶馆长将由河北医科大学期刊社医学硕士段思琪、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2014级学生尤霜竹共同翻译的《病床日志》电子版文稿发给我。至此,才知道了白求恩的病情诊断和治疗用药全部过程。为了稳妥起见,又请林金亮的儿子林胜和游胜华的女儿游黎清给予帮助。



◆白求恩追悼大会。

在白求恩病重期间,按照当时的医疗条件和有限的药品种类,只能给予处方中所列的药物,只是没有特效药品,医生回天无力。当年,白求恩为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参谋长左齐做了右臂离断术后,并将自己从加拿大带来的最后一瓶磺胺(片剂)给了左齐服用,才使他避免了伤口感染,保住了性命。而当白求恩自己的伤口感染时,根据地药品奇缺,已经没有这种抑菌药了。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而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八路军伤员。由此可见,白求恩自1939年11月1日发病时起至11月12日逝世期间,一边接受治疗,一边救治八路军伤员。生命不息,工作未停,他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逝者已去,精神永存。新史料的发现,填补了对白求恩研究的一个空白,并给予人们宝贵的启迪。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党史博采 incentive-icons
党史博采
全国公开出版的主流党史期刊。
1186文章数 8914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