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来自今日头条头条精选项目
文 | 李新怡
![]()
“斯坦福大学博士团队研发”“取代美元霸权的新型货币”“普通人能赶上的最后一次暴富机会”。这些抓人眼球的描述,来自这几年兴起的新型传销——派币。
光鲜的包装背后,派币已然催生了无数破碎的家庭:40-60岁的初老父母,将房产和车子全部抵押,不惜拉黑子女,矛盾从“互飙脏话”到“水瓶乱飞”。不听劝的父母们,一心扑入派币的狂潮。这看似是一些极端案例,实际上是换了马甲的传销带来的必然结果。
从操作逻辑上来讲,组织者用“区块链”“Web3.0”等专业术语,筑起了一道暴富梦,而实际上依然是传销发展下线那套,被洗脑的参与者每天抱着手机,甚至买下几十台手机,眼巴巴地等待点击,没有任何实质性价值的产出,却妄图“爆金币”,其本质就是科技外壳包装下的传销无疑。
而派币的组织者,并未因套用了新颖概念就变得高明。他们无需提升认知、研读政策,甚至对国家以“传销”定性的判例视而不见,只靠重复的口号、激情的演讲、群体性的亢奋,来迷惑、网罗参与者。
从目标受众上来讲,派币抓住的是那些对人生不甘、仍渴望发奋图强的中老年人。他们曾经是家里的主心骨,甚至是行业的佼佼者,他们保有对技术的好奇,担心自己被时代落下。相比上一代,这代人有着更强的经济实力,对互联网更熟悉,怀揣着更大的野心,而这些因素,全部转化成了他们“玩转”虚拟币的热情。
实际上,透过表象去窥探,会发现这些父母大多面临着退休、事业瓶颈、认同感低、子女远离等环境变迁和困境,而与自我价值感陡然降低伴生的,是巨大的空虚和被时代抛下的落寞。而在“组织内”不仅能获得情绪价值,还能不服老地继续织就“暴富梦”,相比之下,自家那些用真话无情戳破幻梦的孩子,自然成了阻碍、对立面,亲子关系就这么在互不认同的价值观中被撕裂。
说到底,不是父母在币圈诱惑中变得固执而神秘,而是他们的那些空虚和落寞,被别有用心者趁机钻了空子,被巧妙扭曲和利用。
再落实到法律层面,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明确禁止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包括交易、清算等。派币作为虚拟资产,并不具有法偿性,其合法性未被官方认可,且存在较高风险。这个风险不光是其推广模式神似传销犯罪,还因为其“免费挖矿”的宣传涉嫌虚构事实,加之资金流向隐蔽,极易成为诈骗团伙的幌子,上海警方就曾打掉一个以派币之名诈骗200余人的团伙。可怕的是,仅2025年数据显示,全国就已清理关停超200家涉及派币交易的平台,有的案值更是高达2亿元之巨。
诸多案例摆在眼前,可深陷其中的人还在自我麻痹。究其根本,还是传销那套换汤不换药的玩法依然操控着人性的弱点。
那是否只能眼睁睁看着父母就此沉沦呢?其实,苦于家庭关系破碎的子女们,不妨回头看看,上世纪90年代打击传销之初就有的解决办法,用关心代替审判;用帮父母建立家庭角色,代替争吵、反对甚至强行控制;用收集证据、找准时机报警,代替用语言攻击父母是愚蠢的、错误的。让父母脱离“派币”的纠缠,不只是为了减小经济损失,也是为了反思自身问题,重建情感纽带。
此外,我们更需在法律上筑起“防火墙”,尽快完善对于派币的非法定性,而不是任由其游走在灰色地带,以不见光的方式悄然卷走民间财富。只有补上法律这道关卡,才能让监管有法可依、有据可考,从而弥合那些正在因派币而显现的家庭裂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