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开brief会,就像开盲盒
甲方说:“我们这次的brief其实挺简单的。”
乙方的心都会一颤
因为越是“简单”,越意味着要命。
这“简单”,往往意味着:
需求模糊、方向不明、风格未定。
甚至过程中,甲方后面提到的和前面会出现变化
结果,每一次沟通,都像是在猜谜
brief精简的,像是诗集
品牌方的brief,往往充满艺术气息:
关键词:温度、social、情绪价值、幽默、用户共鸣、年轻化、有记忆点。
但没有一句能指导你做事。
你想问目标人群,对方说“Z世代”;
你问风格,对方说“要有梗,但植入不能太硬”;
你问时间,对方说“越快越好”。
最终你拿到的brief只有一句可执行信息:“我们要出圈。”
方向有了,但出口没有。
乙方:逐渐学会靠猜测生存
于是乙方开始进入高危脑补状态。
你用经验、用直觉、用占卜在猜品牌方的真实意图。
有时你猜对了,他们说“这就是我想要的!”
有时你猜错了,他们说“你怎么会理解成这样?”
每次修改都像玩狼人杀,
品牌方是隐藏角色,你得靠逻辑推理他们想什么。
而他们总能在最后一句补刀:
“你们好好看看我说的吧”
反馈环节:比抽盲盒更刺激
第一次提交像首发,
第二次修改像返厂,
第三次重写像灵魂重组。
反馈常见:
“再年轻一点,但不能太跳。”
“我觉得这个方向对,但还是差一点。”
“整体是ok的,就是感觉还差点东西。”
你问差哪点,结果还是会再重复一遍抽象的概念
为什么brief会越来越像谜语?
因为很多品牌部的需求,
是边想边试、边改边错。
brief不是规划,而是试探。
他们也焦虑,也怕错,
于是把风险转移给乙方:
“你先试试,我们再看看。”
乙方就成了品牌方的思维外包实验室。
结尾:不是沟通问题,是认知落差
其实品牌方和乙方都没错。
问题是没有人真的知道自己要什么。
品牌部要效果、老板要曝光、乙方要落地。
大家都在对同一个词,怀着不同理解。
所以每次brief会,像是一次命运抽签。
能中意外彩蛋的,叫天才;
抽到雷的,叫加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