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曾几何时,新加坡是全球资本眼中的“香饽饽”,更是中国高净值人群趋之若鹜的资产避险地。
但短短两年间,风向却发生了明显逆转,越来越多中国富人开始撤离,转而将资金和身份投向香港、迪拜等地。
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不给脸,新加坡也就是个县了”的尖锐论断在舆论场发酵。
这看似惊世骇俗的评价,究竟是媒体博眼球的夸张表述,还是戳中了新加坡发展的核心命门?
![]()
新加坡资本迁徙
全球财富的流动始终跟着优势走,中国富人群体的资产调整,清晰展现了新加坡资本吸引力的变化轨迹。
早年间,新加坡的政策红利确实让人难以抗拒,个人所得税封顶22%,企业所得税仅17%,还免征资本利得税和遗产税。
这些优势让中国富人纷纷涌入,当地家族办公室数量从2018年的约200个一路飙升至2024年的超过2000个,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
![]()
但这股热潮在2025年出现了断崖式降温,根据恒理环球的报告,2025年预计迁入新加坡的百万富翁仅1600位,相比2024年的3500人,降幅高达54%。
这也让新加坡在全球“吸金排行榜”上从第3名跌至第6位。
曾经扎堆设立的家族办公室,如今不少陷入停滞或注销状态,部分已完成资产转移手续。
![]()
与新加坡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香港和迪拜正迎来资本流入的热潮。
香港凭借与内地的紧密联系,成为中国富人回流的首选。
特区政府数据显示,2023年底香港已有约2700家单一家族办公室营运,预计很快就能突破3000家。
截至2025年1至5月,投资推广署已协助50间家办在港设立或扩展,累计查询量达到306宗。
![]()
迪拜的表现同样亮眼,作为中东首位的金融中心,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管理的资产已超过7700亿美元,企业总数突破8000家,十年间资产增长近200%。
这里的零个人所得税、企业利润自由汇出、购房无限购等政策,精准击中了部分富人群体的需求。
中国富人群体的涌入,让当地懂中文的金融人才供不应求,不少加密货币领域的投资者和创业者也纷纷迁往此处,寻求更宽松的发展环境。
资本的大规模流动从来不是偶然,中国富人选择离开新加坡,背后藏着多重现实考量。
![]()
中国富人迁徙背后
2023年以来,新加坡对全球投资者计划(GIP)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投资金额要求从250万新元直接提高至1000万新元。
且资金必须用于新加坡本土初创企业或官方支持的碳中和项目。
2025年初推出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更是进一步提高了门槛。
要求所有未取得合法牌照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在六月底前全面停止运营,这让不少布局加密资产的富人被迫转移阵地。
![]()
家族办公室的设立条件也变得严苛,不仅管理资产净额要求提高至2000万新元,还需在新加坡市场投资不低于5000万新元。
更让注重隐私的富人群体难以接受的是,需要提交完整的家庭成员信息资料。
不仅包括直系亲属,还要求披露配偶、前婚姻关系成员、收养子女及继子女等所有关联人士的详细情况,且这些信息需每年更新备案。
这种近乎全面曝光的监管要求,让很多人对新加坡的投资环境产生了顾虑。
![]()
业内人士测算,目前在新加坡运营一个家族办公室,每年的合规相关支出正以约20%的速度递增。
这些额外成本加起来,几乎相当于每年白白损失一辆劳斯莱斯级别的豪车。
新加坡为吸引外资而宽松的政策,导致大量热钱涌入,直接推高了当地的房价和物价。
优质地段的私宅和超级豪宅价格水涨船高,外国人在新加坡购房还需支付60%的额外印花税,核心区豪宅的月租金甚至能达到2万新元以上。
![]()
2024年,新加坡的消费税从8%上调到9%,日常消费压力也越来越大,曾经的“避税天堂”,如今慢慢变成了生活成本高昂的“压力之城”。
中国富人群体的撤离,只是新加坡发展困境的一个缩影。
这个依靠外资和政策优惠崛起的城市国家,正面临着先天短板与后天挑战的双重挤压,曾经的发展优势正在逐渐减弱。
![]()
新加坡面临的挑战
作为面积仅700多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新加坡连饮用水和沙子都需要进口,缺乏足够的市场腹地,本土很难孕育出全球性大企业。
尽管多年来新加坡一直在发力核心产业,2025财年预算案中也强调了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但整体来看,核心产业竞争力仍显不足,缺乏足够支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
过去,新加坡依靠极致的重商主义和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带来了经济繁荣,但也导致热钱泛滥、物价暴涨,加剧了社会矛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不得不收紧监管政策,却又引发了资本外流、企业注销增多的连锁反应。
2024年,新加坡注销的企业数量达到了27800家,相比上一年增加了约20%,其中大部分都是仅注册而未实际运营的空壳公司。
![]()
银行对长期没有业务活动的账户直接采取清退措施,且通常不会提前通知客户,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安情绪。
长期以来,新加坡实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策略。
在和平发展时期这种策略或许能左右逢源,但在大国博弈日趋白热化的阶段,这种“既要又要”的算盘逐渐失灵。
![]()
中国是新加坡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马六甲海峡相关的中国业务直接养活了17万新加坡人。
但新加坡在政治和军事上与美国的紧密联系,却让部分中国富人对资产安全产生担忧,这也成为资本撤离的重要隐性因素。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曾直言“难以保持中立”,还建立了专门的机制,方便美国调查境内涉及对华半导体贸易的企业,这种立场让中国投资者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
结语
曾经,新加坡用政策红利和稳定环境,吸引了大量中国富人的资本与信任,成为亚太地区的财富聚集地。
但如今,政策收紧、成本高企、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让资本开始从新加坡流向香港、迪拜等更具优势的地区。
而中国富人对新加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真金白银的资本注入,更带动了就业和产业活力。
资本的嗅觉永远敏锐,它不会永远停留在某个地方,只会流向更能保障利益、降低成本、提供稳定预期的环境。
如今新加坡当前的困境,既是挑战,也是转型的契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