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点赞 东莞南城:废石场变为“小九寨” 碧玉湖绘绿美新卷

0
分享至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共东莞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提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今年也是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重要节点,促进经济生产、人民生活、自然生态相融相生,成为检验成效的关键重点。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为此,第七届南都“东莞市民点赞榜”如期而至,并于10月9日正式启动,主题聚焦“百千万 幸福莞”,面向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征集2025年以来在促进经济生产、人民生活、自然生态相融相生过程中,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的优秀案例。

水濂碧玉湖公园位于水濂山森林公园西侧,依托采石场遗留的石质边坡与5.4万平方米天然景观湖而建。这里曾是因多次开采花岗岩导致山体裸露、水土流失严重的废弃石场。因矿坑遗址在蓄水后形成了一个大湖,湖面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碧绿色,故而得名“碧玉湖”。

“百千万工程”开展以来,东莞市南城街道紧抓发展契机,启动石场生态修复工程,该工程建筑总面积约313亩,如今,废旧石场摇身一变转型为集生态保护、休闲游憩、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城市绿肺,成为“百千万工程”中“变废为宝”的典型范例,获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



石场生态修复,唤醒沉睡自然禀赋

秉持“尊重自然、低干预”原则,针对南北两侧石质边坡裸露、中部石坑积水的荒杂地貌实施系统性修复。

首先是地形重塑,保留原有石坑肌理,清理乱石杂草,加固驳岸并构建滨水栈桥、云道等慢行系统,实现从“危险坑塘”到“景观湖”的华丽蝶变,同步建设1.1公里的环湖碧道,形成连贯的滨水游览路线。

在植被复绿环节,因地制宜种植耐贫瘠乔木、灌木及水生植物,打造多层次绿化体系,新增绿植覆盖面积超3万平方米,形成“一池二环八景”景观格局(一池即碧玉湖,二环为环山步道与滨水游径,八景涵盖观景平台、儿童乐园、生态湿地等功能节点)。



目前种植1200株乔木,绿化改造313.19亩,显著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同时融入游乐研学、自然教育元素,公园于2024年8月20日建成开放,成为居民休闲、游客打卡的“东莞小九寨”,同时获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

交通互联成网,激活区域生态脉络

构建“快行系统+慢行网络”立体交通体系,实现内外交通高效串联。

外联主干道,修复现状道路并对接水濂山森林公园主路,打通与周边社区、景区的交通断点,与城市绿道网实现无缝衔接,强化区域交通联动。

内通微循环,沿湖铺设滨水栈桥、登山云道,建设6454平方米生态停车场及步行连廊,形成“湖山相连、景村相通”的游览环线,日均接待游客能力提升50%,有效激活水濂山片区生态旅游资源,为市民提供优质生态悦享空间。

景村融合共治,绘就绿美生活画卷

以碧玉湖公园为核心,同步推进西湖旧村环境提升工程,实现“公园美”与“村庄美”双向赋能。

大力推动村庄微改造,对旧村入口的口袋公园进行长廊翻新、巷道铺装及民房墙体美化,新增20余种花卉灌木,全村绿化覆盖率跃升至80%以上,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宜居场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结合湖岸观景平台举办社区文化活动,组织女企业家等各界代表种植200棵白玉兰、沉香等小乔木,种植95株高山榕、蓝花楹等乔灌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绿美建设。

三重价值提升,探索绿色发展路径

通过“生态修复+景村联动”模式,项目实现三重价值提升。

生态系统联动效应提升,公园作为水濂山森林公园西侧的“生态补位区”,公园与水濂山主景区形成“山体—湖泊—森林”立体生态链,减少水土流失,增加了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提升了水濂山片区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补全了水濂山片区的生态链,为片区抵御气候风险、调节微气候提供了重要支撑,成为区域抵御生态风险的“屏障”。



文旅品质提升,推出了《潮流City Walk 南城游玩地图》,成功打造了网红爆款“东莞小九寨”景观IP,成为东莞文旅新名片,举办了“医路同行”水濂山登山等活动,以“绿量”吸引“流量”,碧玉湖公园成为群众旅游休闲的热门打卡地。谋划石鼓-水濂特色农文旅融合项目,串联水濂山、碧玉湖等丰富山水资源,盘活闲置农房改造为民宿、特色农产品体验店,走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产业综合配套水平提升,公园以“生态休闲配套”为定位,为宏远AI产业园、中天联科产业园、凯达科技中心等周边产业园工作的人才提供“工作之余即享自然”的高品质放松空间,周边居民步行10分钟可达公园,“走路有荫、休闲有处”的绿色生活圈基本形成,增加了人才休闲场景供给,实现产业配套功能延伸,助力人才集聚与留存。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黄芳芳 受访者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南方都市报 incentive-icons
南方都市报
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
582388文章数 35857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