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党建引领、队伍建设、机制创新、产业延伸上持续发力,不断助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截至2025年9月底,全镇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913.63万元,集体经济实际经营性收益520.83万元。
筑牢组织堡垒,激活发展“红色引擎”
强化组织统筹。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村级集体经济中的“主心骨”作用,朔里镇党委成立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多岗位联动成立专班,“定期调度、常态指导”,详细掌握村级资源和发展需求,帮助村级化解发展难题,进一步构建“镇党委统一领导,组织和农业农村等岗位统筹推进,村级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
强化责任落实。将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纳入村干部年度考核指标,同时对集体资产处置、重大项目实施等事项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通过规范“三会一课”、民主决策等制度,让资金使用全程公开透明,确保集体经济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建强骨干队伍,锻造兴村“中坚力量”
深挖人才来源。锚定2026年换届任务,聚焦退役军人、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等重点群体,筛选摸排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26名、“两委”干部后备人选52名、乡村振兴人才48名,为班子队伍建设储备新鲜血液。
多维赋能提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今年以来,组织镇村干部赴黑龙江、安吉、杭州等地区学习交流8人次,学习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强村公司等先进经验,助力开拓思路视野。着眼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开展“雏鹰提能”行动暨“先锋讲述微党课”擂台赛1期、村“两委”和后备干部专题培训班2期,覆盖镇村干部60余人。同时整合人社、文化站等部门资源,开展果树管理、农作物种植、农机驾驶等特色培训班4期,累计培训130余人次,进一步增强乡村振兴的人才储备。
创新机制模式,拓宽增收“多元路径”
探索实行“跨村联建”发展新模式。聚焦水稻种植“加工散、销路窄、增收慢”等问题,朔里镇党委坚持片区协同发展思路,以段庄村为核心,联动朔南、朔北社区党组织,牵头打造“稻谷香·共富工坊”,成立安徽朔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运营,填补了杜集区稻米加工产业的空白,推动1600余亩水稻种质资源从“零散分布”转为“集中利用”,实现“资源众筹、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目前工坊日加工稻谷能力达2.4万斤,吸引种粮户67户参与合作,带动村民就业20余人,关联村集体年增收超80万元,不仅消化本地稻谷,还承接周边镇村加工订单,“小加工”已经升级为“区域加工枢纽”。
延伸产业链条,激活增收“持续动能”
以产业引领为核心,坚持“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发展思路,以品牌运营为关键抓手,与淮北理工学院合作,开展校地合作共育“一村一主播”项目,建立共富直播间,积极打造“朔湖春・粳香米”“朔南羊肚菌”“官庄黑米”等特色农业品牌,通过电商赋能,把种植、加工、包装、销售和营销等各环节要素紧密连接起来,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线上单场直播最高售出600单,线下入驻淮北市区12家商超,产品辐射江苏、山东等省份。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以朔西湖景区、黄楼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等“国企联村”示范点为核心,建设特色民宿、标本展览馆、民俗文化墙等文旅项目,朔西湖“水云间·轻奢小筑”入选安徽省首批“皖美金牌民宿”。打造“稻田研学”路线,开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旅游业态。今年以来,接待中小学生200余人次,带动周边农特产品销售增收2万余元。(何志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