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要暂停人民币等非美货币的期货合约交易,理由说得挺冠冕堂皇:“非美货币合约没流动性,没人交易”。但这话真能信吗?
![]()
LME说“没人用人民币交易”?其实是自己玩砸了
LME说人民币合约“没流动性”,这话要是放在十年前可能还有人信,可到了2024年,纯属自欺欺人。
![]()
先看LME自己的生意,港交所2024年中报里写得明明白白,上半年收费交易的金属合约,平均每天成交量比去年涨了29%,都到69.4万手了,整体市场热得发烫,怎么偏偏人民币合约就“没人买”了?这种挑着说的“流动性缺失”,本身就透着古怪。
更打脸的是中国的需求体量。咱们国家可是全球金属消费的“主力军”,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摆那儿呢:铜、镍、锂这些关键金属,中国的消费量常年占全球一半左右。
就说2023年,光镍矿进口就有4393万吨,锂精矿进口更是比前一年涨了41%。这么大的交易规模,怎么可能没有用人民币计价的需求?真正的问题根本不是“没人买”,是LME自己的操作和立场偏得太明显,把人民币合约逼到了死角。
![]()
2022年那回伦镍乱子大家还记得吧?两天内镍价飙到10万美元一吨,涨了240%,LME慌了神,直接取消交易、推迟交割,最后全球投资者索赔超过37亿,公信力碎了一地。
从那之后,咱们国内的上海期货交易所就加快推人民币计价的金属期货,比如镍期货,规则说得明明白白,还能“保税交割、用人民币付钱”,国内企业本来就怕了LME的混乱,这下都愿意去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
到2024年底,沪铝、沪镍这些合约每天的成交量都排到全球前列了,不少中国企业干脆就不去LME了——所以不是人民币合约没人要,是LME自己把客户赶到中国市场了。
![]()
更有意思的是时间点,LME停人民币合约,刚好赶在美国搞关键矿产联盟的时候。作为老牌的金属定价中心,LME这么干,本质上就是帮着维护美元霸权,想通过剔除人民币计价的工具,继续把“美元和金属”绑在一起。
可他们忘了,定价权的核心是实际需求,中国企业能撑起全球一半的金属消费,自然能养出自己的定价市场。LME这波操作,顶多是给自己少赚点钱,根本挡不住人民币进矿产交易的主流圈子。
美国又印钱又搞联盟,想把矿产绑在美元上?没那么容易
![]()
要是说LME的操作是“小打小闹”,美国凑的这两件事才真暴露了野心:12月要搞的量化宽松,还有拉着G7弄的关键矿产联盟,看着不搭边,其实是一套冲着“货币霸权”来的组合拳。
先说说美国这轮量化宽松,说白了就是开印钞机多印美元。按照以前的套路,美联储会买一大堆国债,往市场里灌天量美元。
![]()
可问题是,前几次印钱已经让美元没那么值钱了,这次再印,美元还得贬。这时候美国就想找个“靠山”稳住美元,关键矿产就是他们盯上的——毕竟锂、钴、稀土这些东西是新能源、军工的“命根子”,全球都抢着要,把矿产跟美元绑一起,印出来的美元就有实在东西撑着了,不至于贬得太离谱。
这也就好理解,为啥美国急着拉G7搞关键矿产联盟。他们嘴上说“保证供应链安全”,其实就是想搞个“去中国化”的矿产链条,把中国排除在定价体系之外,自己说了算。
可这套计划从一开始就漏洞百出:中国在稀土加工、锂加工、钴加工这些环节的实力摆在那儿——全球87%的稀土加工、78%的锂加工、65%的钴加工都是中国做的,而且咱们的提炼成本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还能稳定做出99.99%纯度的产品。
![]()
美国自己的MP Materials公司折腾了七年,连高纯稀土都做不出来;非洲的精炼厂也老出技术问题,投产时间一推再推。这样的联盟连基本的加工能力都没有,谈何“去中国化”?
更矛盾的是,美国“印钱”和“控矿”根本拧不到一块儿。量化宽松会让美元贬值,可关键矿产联盟又想抬高矿产价格——这就意味着美国企业要用更贵的矿产,去换印出来的“廉价美元”,最后买单的还是美国自己的制造业。
德国大众之前就吃过这亏,给澳大利亚稀土公司预付了1.2亿美元建厂,结果人家要到2027年才能投产,技术还不成熟,最后没办法,还是得回头找中国采购。
![]()
G7里的国家其实都明白,这个联盟与其说是“战略合作”,不如说是场政治表演,真要脱离中国的产业链,首先扛不住的是自己的工业成本。
中国作为“大买家”,早有自己的底气
不管是LME停人民币合约,还是美国搞联盟,他们都犯了个致命错误:忘了中国不只是最大的“买家”,还是全球矿产产业链的“核心玩家”。这种双重身份带来的主动权,不是靠喊口号就能撼动的。
![]()
先说说“买家”的话语权有多硬。中国可不是单纯的“买得多”,而是能左右市场的“定价锚”。
2023年中国进口铜矿砂2753.6万吨,占全球贸易量的60%以上;镍矿进口85%来自菲律宾,只要咱们调整一下采购节奏,全球镍价立马就会波动。更关键的是,咱们正把“买得多”的优势变成“用人民币交易”的优势。
2024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里用人民币结算的占比已经快30%了,西南能矿集团光是2024年,就用人民币付了3.15亿的矿产品货款——又能规避汇率风险,又能让人民币在矿产交易里流通起来,一举两得。
![]()
LME停了人民币合约没关系,上海期货交易所早就接了棒,推出的镍期货不仅规则清楚,还能“净价交易、人民币计价”,到2024年底,沪镍主力合约每天平均成交超10万手,实实在在的交易数据,比啥都有说服力。
再看产业链的“掌控力”。美国联盟想卡中国的脖子,可咱们早就在加工环节筑好了“护城河”。全球58%的稀土专利在咱们这儿,做高纯度钕铁硼永磁材料的良品率比美国高30%;欧盟折腾半天搞出的“无稀土永磁体”,性能才到咱们传统磁体的60%,根本满足不了高端需求。
![]()
就算是锂、钴这些需要进口矿石的品种,中国企业也早就在国外布局了: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在澳大利亚、智利的锂矿项目,常年稳定供货;洛阳栾川钼业在刚果(金)的钴矿,产能能占全球近15%。
这种“加工强+海外有矿”的组合,让G7的“去中国化”计划成了空谈——就算他们控制了矿山,最后还得把矿石运到中国加工,不然根本卖不上价,毕竟没几个国家能做出高纯度的产品。
最关键的是,中国的合作模式比美国的“霸权联盟”受欢迎多了。
![]()
全球南方国家心里都有本账:跟着美国联盟,要么被强制定价格,要么得等好几年才能建好加工厂;跟中国合作,不仅能马上拿到技术支持建精炼厂,还能直接接入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越南、马来西亚都在跟中国一起建稀土加工厂,印度嘴上喊着“去中国化”,实际还在大量进口中国的稀土加工品。
这就是市场的逻辑:谁掌握需求、谁有技术,谁就能掌握主动权,靠政治操弄搞出来的联盟,终究拧不过市场的大腿。
说到底,LME停人民币合约就是自己断自己的路,美国搞联盟也只是瞎折腾。
![]()
他们都想绕开中国定规矩,可忘了中国早不是以前那个只能跟着走的角色了。有这么大的需求量、这么强的加工能力,人民币在矿产交易里的地位,不是LME说停就能停的,也不是美国搞个联盟就能挤掉的。
这场围绕货币和资源的博弈,最后能笑到最后的,必然是尊重市场规律的一方——毕竟做生意,谁有实力、谁讲规矩,大家就愿意跟谁合作。
信息来源:
和讯网——LME:自11月10日起将暂停交易不活跃的非美元期权合约的交易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