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丧偶老人雇"替身保姆"都像是在和自己过不去。
![]()
去年南京就出现过个例,一位老人出高薪请个保姆,模仿已故妻子的日常。
![]()
结果引发热议,心理专家说这叫“替身综合征”,其实不少老人都碰过这种心理怪圈。
现在家政公司也开始对此设门槛,要心理评估、专业培训,不然真怕弄巧成拙。
行业里也在试行新规,比如北京上海都在试点,规定这类特殊角色扮演不能超两个小时,合同最多三个月。
其实专家建议,模仿也许不如创新——用相册纪念、AI模拟都更健康。
浙江大学的研究发现,过度角色扮演可能反而让老人更失控,不如给他们设个“追忆时段”,既有情感寄托,又不失理智。
![]()
这事告诉我们,面对哀伤不能孤注一掷。
找到更科学的方法,不仅能让老人安慰自己,还能避免心理伤害,毕竟“替身保姆”只是个怪怪的心理投影而已。
未来,或许我们都该关注老人真正的精神需求,而不能只看表面上的“用人”。
这事看似小,却反映出社会对老年心理护理的缺失——胜在逐步规范,败在我们对心理健康的忽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