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红军最可惜的将才,18当师长,20岁升军长,21岁升军团长,他是谁

0
分享至

1932年初,杨得志被调到红45师当管理科长,他不乐意,想留在连队打仗。

去找师政委理论时,屋里坐着一个人,杨得志想:这人要到我连队当兵,我大半不会收。

太瘦小了,政委告诉他,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寻淮洲师长,杨得志愣住了。

——《壹》——

他活捉了张辉瓒

1930年12月30日,江西永丰县龙冈,天上飘着细雨,山间雾气弥漫,张辉瓒率领的国民党第18师,正往龙冈推进,这是蒋介石的"铁军师"。



师长张辉瓒刚从日本军校毕业回国,踌躇满志。

上午10点,红军发起总攻,寻淮洲率领红34师100团,守住万功山主峰,这是个18岁的团长,张辉瓒不信邪,组织敢死队,重金诱惑。

枪毙退却者,一次次往山上冲。

寻淮洲的部队打退了所有进攻,万功山始终在红军手里,下午,战斗结束,张辉瓒成了瓮中之鳖,他脱掉中将军服,换上士兵上衣。

裤子都来不及换,钻进山坡的土坑里。

用枯枝树叶盖住身体,战士们打扫战场,发现一件皮大衣,上面有张辉瓒的名字,立刻在附近搜索,一个战士拨开杂草,发现土坑里有人。

"出来!举手投降!"从土坑里拉出来的,正是张辉瓒。

国民党第18师师长,第一次"围剿"前线总指挥,张辉瓒浑身发抖,连说有罪,这个活捉张辉瓒的团长,叫寻淮洲,那年,他18岁。

战后不久,他被任命为红12军第35师师长。

寻淮洲1912年8月29日出生在湖南浏阳,家里很穷,他4岁才能独立行走,发育迟缓,体弱多病,父母咬牙让他读书。



9岁进小学,13岁考入莲溪乡立高等小学。

学校里,他读到了《向导》《中国青年》他写:"预备将来与国家做些大事业。"这是一个13岁少年的内心独白,为了锻炼身体,他每天爬山、跑步。

练出一双"飞毛腿"。

参加儿童团、学生联合会、农民协会,组织减租减息运动,当地恶势力把他当成眼中钉。

——《贰》——

他成了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

1927年5月,长沙马日事变,反动势力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党组织安排寻淮洲转移,那天夜里,15岁的少年疾步如飞。



离开家三里远的大落坪,被清乡队抓住。

他脱险后,一路往南跑,从此再也没回过家,1927年9月,他参加秋收起义,随浏阳工农义勇队上了井冈山,当时他还不到参军年龄。

但强烈要求参加武装斗争,成了当时年龄最小的战士。

1928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副班长开始,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每次战斗他都冲在前面,三年时间,从一个瘦弱少年,成长为红军团长。

龙冈战斗后,寻淮洲的晋升速度惊人。

1932年3月,他20岁,任红15军45师师长,1932年12月,任红21军军长,这个速度在红军历史上极为罕见,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

寻淮洲率红21军牵制国民党军几个师的兵力。

黄陂战斗中,他率部插入敌后,切断敌第52师退路,全歼该师,中央军委特别嘉奖,同年7月,东方军入闽作战,9月18日,沙县木芹山。

寻淮洲率红5师第13团,与敌19路军精锐"铁军团"遭遇。

这个"铁军团"号称从未打过败仗,战斗打响,红军战士勇猛冲杀,最终全歼该敌团,这是红军历史上,一个团在运动战中全歼敌人一个精锐团的记录。



1933年10月,寻淮洲被任命为红7军团军团长。

那年,他21岁,红军序列中最年轻的军团长,1934年1月,他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荣获二级列宁勋章。

此时,蒋介石已经发动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形势险恶。

1934年7月6日,瑞金,红7军团誓师出征,寻淮洲任军团长兼北上抗日先遣队总指挥,部队6000多人,非战斗人员约2000人。

武器极其缺乏,携带的宣传品有300余担,160余万份。

他们要去的地方,是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闽浙皖赣,这是一次九死一生的任务,粟裕担任参谋长,部队离开瑞金后,先后打下大田县,攻克樟湖板、水口。

一度攻入福州市区。

又攻占罗源、穆阳、庆元、清湖、常山等城镇,转战四省数十县,行程3200多里,四个月时间里,牵制了大量国民党军。

击退无数次围追堵截,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

——《叁》——

22岁的最后一战

11月,红7军团进入闽浙赣苏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10军合编为红10军团,寻淮洲从军团长降为第19师师长。



他没有怨言,继续率部作战。

击溃浙江保安纵队两个团,击败王耀武旅,攻克旌德县城,但形势越来越严峻,1934年底,蒋介石调集11个团20余万人,兵分四路"围剿"红10军团。

1934年12月13日,红10军团在黄山东麓谭家桥设伏。

14日凌晨,红军进入阵地,上午9点,敌人先头部队进入伏击圈,战斗打响,但没想到,战场形势突然变化,伏击战变成了遭遇战,部署出现失误。

除了一个连控制乌泥关制高点,主力被摆在乌泥关以南。

那里是悬崖陡壁,兵力展不开,敌人调整部署后,集中兵力进攻,阵地被冲垮,乌泥关制高点也被敌人夺去,局势危急。

寻淮洲亲自带队,夺取制高点。

敌人占据制高点,集中炮火死守,红军冲锋变成仰攻,寻淮洲组织第一次冲锋,失败,第二次冲锋,还是失败,第三次冲锋,依然失败。

他手持盒子枪,站在距敌几百米的坡地上。

冒着枪林弹雨指挥,战士们见师长亲临火线,士气大增,第四次冲锋,一个猛攻,制高点夺回来了,但寻淮洲腹部中弹,血流不止。

他忍着剧痛,顽强支起身子。

手指前方:"抓住时机,向北突围!"战士们做了临时担架,抬着他转移,12月16日,部队转移到皖南泾县茂林福官墩。



寻淮洲因流血过多,昏迷不醒。

弥留之际,他反复念着:"北上抗日…消灭敌人……"声音越来越弱,最后停止了呼吸,他22岁,战友们含泪把他安葬在潘村蚂蚁山脚下。

第二天,王耀武派一个步兵连寻找寻淮洲遗体。

用布和石灰包裹,去向上级邀功,红军游击队和群众,怀着悲愤,将烈士遗骸暗中移葬,一个多月后,红10军团主力在怀玉山地区被围。

弹尽粮绝,方志敏、刘畴西被俘。

粟裕带领先头部队突围,方志敏在狱中写道:"寻淮洲是红军中一个很好的指导员,他的牺牲是红军中一个很大的损失。"

——《肆》——

22岁的军团长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寻淮洲照片,只有一张标准照,清秀而略显消瘦的脸庞,红军军装,格外精神,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经历过无数次战斗的军团长。



15岁参加秋收起义,18岁活捉张辉瓒,任师长。

20岁任军长,21岁成为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22岁,牺牲在北上抗日的征途上,7年时间,从一个体弱多病的少年,成长为威震敌阵的红军将领。

龙冈战斗活捉张辉瓒,兴国阻击19路军。

牵制敌7个主力师,攻占蛟洋、古田,全歼"铁军团",每一仗都是硬仗,每一次他都冲在最前面,1938年5月,陈毅率新四军途经茂林。

专程前往蚂蚁山祭扫,为寻淮洲修墓立碑。

碑文写道:"毕生为革命利益、民族利益牺牲到底,足为抗日战士之楷模。"有人说,寻淮洲是红军最可惜的将才。

如果他活下来,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这个问题不能假设,我们只知道,在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像寻淮洲一样,用生命换来今天,杨得志后来回忆,当年见到寻淮洲时。

怎么也想不到,这个"身不过五尺"的瘦小青年,就是大名鼎鼎的师长。

寻淮洲听了哈哈大笑:"是不是看我身不过五尺,不像个师长的样子啊?"那是1932年,两年后,这个爱笑的年轻人,倒在了谭家桥。



他的生命定格在22岁。

但他的名字,和那些为国牺牲的英雄一起,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2009年,寻淮洲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现在,泾县茂林镇立有寻淮洲烈士纪念碑。

谭家桥建有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每年都有人前去瞻仰,他们看到的,是一个22岁的军团长,一个红军最可惜的将才。

一个永远年轻的英雄。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云霄纪史观 incentive-icons
云霄纪史观
铭记历史
172文章数 9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