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那年,当着全部门领导的面递了辞职信,把天津的工作扔在身后,打包所有行李回了青岛。办公室有人说我“脑子进水”,有人说“青岛的安逸会磨平你的野心”,可只有我知道,在名利场透支十年后,这场“收入砍半”的回归,才是给心灵找对了归宿。
在天津的日子,是戴着枷锁的光鲜。每天被KPI逼到凌晨,办公室里的“隐形PUA”从未停过,“这点业绩也好意思拿工资?”“比你年轻的都比你拼”,仿佛不否定你的价值,就没法心安理得地压榨你的时间。见多了酒桌上的虚与委蛇,看透了“兄弟情深”背后的利益算计,听腻了“年薪百万才算成功”的单一标准,我越来越怀念山东人刻在骨子里的实在,想念青岛海风里没有杂质的坦荡。
别觉得青岛是“小城”就没资源!如今的青岛早已脱胎换骨:海洋经济势头正劲,科创园区里藏着无数机遇;地铁线路织成网,跨区通勤半小时直达;浮山生态公园改造后,推窗见绿、出门见海成了日常;老城区红瓦绿树依旧浪漫,新城区商业配套一应俱全,既留着老青岛的烟火气,又不缺现代都市的便捷。
回来后的生活,收入直接腰斩,幸福感却疯涨。不用再挤早高峰的夺命地铁,从家到公司开车20分钟,沿途能路过环湾的木栈道,清晨的海风带着咸湿气息,吹散所有疲惫;周末彻底和加班说再见,约上发小去李村啤酒屋喝扎啤,就着刚打捞的海鲜撸串,或者去崂山脚下徒步,听山泉叮咚、看云卷云舒,这份松弛是在外十年都没给过的。
对比海对面的浮夸风气,青岛的质朴更显珍贵。这里没有“不成功便成仁”的道德绑架,也没有“收入决定地位”的畸形偏见,人们勤恳做事、踏实过日子,尊重每一种人生选择。就像山东人骨子里的韧劲,这座城市既容得下年轻人的逐梦野心,也能接纳中年人回归安稳的诉求。
现在的我,不再为数字焦虑,不再被外界评价裹挟。每天能吃到新鲜的海鲜,能陪伴在家人身边,能在工作之余看日出日落、潮起潮落,这份踏实比百万年薪更让我心安。原来人生最好的状态,从来不是赚多少钱,而是在喜欢的城市,过着舒心的日子,守着身边的温暖。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