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甘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太甜了,不健康”。确实,甘蔗含糖量不低,100克甘蔗汁中大约含有13-15克天然糖分。
![]()
但一些新近的临床观察和基础研究却提示,适量食用甘蔗,并非人人避之不及,反而对几类慢性病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益处。
尤其是高血压、脂肪肝、慢性胃炎这三类人群,在医生指导下适度食用甘蔗,或许能改善部分症状,甚至干预疾病进程。
有患者来门诊,说自己吃了几天甘蔗,早上量血压发现比平时低了一点,问是不是巧合。这类反馈越来越多,引起了我们医生的注意。
![]()
于是我们追踪了近10份中文医学文献,结合部分基层医院的观察数据,发现不少研究开始关注甘蔗中的非糖成分——比如多酚类、黄酮类、膳食纤维和矿物质——这些成分在某些慢性病的干预中,确实发挥了作用。
先说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常常伴有血管壁弹性降低、内皮功能紊乱,尤其是早晨起床时血压波动明显,容易诱发脑卒中或心梗。甘蔗中含有一定量的钾元素,每100克中大约有180毫克左右。
钾能帮助拮抗钠盐对血压的升高作用,促进钠的排出,缓解血管张力。甘蔗汁中天然存在的多酚类化合物,比如绿原酸、阿魏酸等,
![]()
能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促进一氧化氮生成,从而帮助血管舒张。这类作用与降压药中的钙通道阻滞剂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当然不能替代药物,仅作为辅助干预。
再说脂肪肝。这几年脂肪肝“年轻化”趋势很明显,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体检时查出肝脏回声增强、肝酶轻度升高,医生提醒要控制饮食、减重、戒酒。
问题是很多人觉得自己吃得也不多,肝脏怎么就“胖”了?脂肪肝的形成不仅仅和总热量有关,还和胰岛素抵抗、肠道菌群紊乱、肝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密切相关。
![]()
而甘蔗中存在的膳食纤维和天然多糖,在进入肠道后,可以在结肠内发酵,促进益生菌增殖,增强肝脏代谢能力,减少脂肪在肝细胞内的沉积。
2023年发表在《现代消化病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脂肪肝患者中加入甘蔗渣粉3周后,肝脏B超回声明显改善,ALT轻度下降,提示这类天然植物来源的纤维确实有一定价值。
第三类是慢性胃炎。这个病太常见了,很多人以为就是“胃不舒服”,其实它和胃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癌前病变的范畴,必须重视。
胃黏膜的修复能力很差,一旦反复刺激,比如吃辣、喝酒、熬夜,胃黏膜层就会慢慢变薄,甚至腺体萎缩。
![]()
而甘蔗汁中含有的天然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在动物实验中被证明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一定程度上缓解黏膜损伤,促进上皮细胞修复。
甘蔗汁在传统中医中被认为具有“清热生津,润燥和中”的作用,适合胃阴不足型慢性胃炎人群,尤其是口干、胃灼热、舌红少苔这类表现的人,适当饮用鲜榨甘蔗汁,有助于改善不适。
这些作用并非人人适用。比如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空腹血糖持续高于7.0毫摩尔每升的人群,就不适宜常吃甘蔗。
哪怕甘蔗再天然,它也是高糖分食物。血糖控制不佳的人摄入后容易引发血糖波动,反而加重胰岛功能负担。
![]()
还有一点要提醒,甘蔗不能放过夜,更不能发霉。一旦出现黑斑、酸味或异味,就有可能产生节菱孢霉素这类真菌毒素,严重者可引起中毒性脑病和肝损伤。吃甘蔗一定要新鲜,最好当天削、当天吃。
如果你属于高血压、脂肪肝或慢性胃炎人群,且血糖控制正常,可以尝试每周吃两三次甘蔗,每次控制在100-150克左右,不要空腹吃,也不要临睡前吃。
可以用削好的甘蔗做成鲜榨汁,也可以搭配胡萝卜、苹果等蔬果一同榨汁,降低整体糖分浓度。
![]()
从营养成分上讲,甘蔗并不是“纯糖水”。它还含有钙、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尤其对中老年人群的骨质流失、免疫力下降也有一定帮助。
2024年《中国营养学杂志》的一项数据分析显示,在65岁以上人群中,适量摄入甘蔗的人群比完全不食用者,骨密度轻度下降的发生率降低了12.5%,虽未达到显著统计学差异,但提示甘蔗中的矿物质可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说到底,食物不是药,但食物也绝不只是热量。一根甘蔗,藏着的不只是甜味,还有植物的智慧。
![]()
我们常忽略的食材,往往恰恰是身体需要的那部分支持。不是所有慢性病都需要昂贵药物和特殊治疗,很多时候,日常生活中的小选择,才是关键所在。
医学的温度,不在冰冷的仪器里,而在一根甘蔗的汁水里。它提醒我们,慢性病的管理,不只是减少,而是要加对的东西进去。
加一点纤维,加一点抗氧化物,加一点人体真正需要但常被忽略的营养,这三“加”,胜过一味的“减”。甘蔗也许不是灵丹妙药,但它可能是你餐桌上最被低估的健康搭档之一。
参考文献: [1]刘志敏,陈建华,王丽.甘蔗多酚抗氧化及其在慢性胃炎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15):1678-1681. [2]杨文君,李秀梅.甘蔗渣粉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干预研究[J].现代消化病杂志,2023,28(03):178-182. [3]周婷婷,张海英,刘洁.甘蔗摄入与老年人骨密度关系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营养学杂志,2024,46(04):220-22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