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出生于 1942 年的江苏淮阴,童年时光浸润在浓厚的京剧氛围里。那时街坊邻里常聚在院子里听戏,老式收音机里播放的《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是家常背景音,高明总跟着调子哼哼,眼神里满是对戏曲的好奇。父亲看出他的兴趣,特意托人请来当地小有名气的京剧老师教他基本功,压腿、吊嗓、练身段,可年纪尚小的高明没坚持几天就撂了挑子 —— 清晨五点就要起床练声,压腿时膝盖的酸痛让他实在吃不消,总找借口躲懒,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
那时话剧团条件艰苦,排练厅是漏风的旧厂房,冬天没有暖气,演员们穿着单薄的戏服排练,冻得手脚发麻;饭食更是简单,每天的主食多是掺了杂粮的馒头,配菜常是咸菜或清炒白菜,偶尔能喝上一碗萝卜汤就算改善伙食。即便如此,高明也没抱怨过,每天早早到排练厅熟悉台词,帮着整理道具,就这样在跑龙套的日子里熬了近三十年,才慢慢熬到副团长的位子。
后来转到总政话剧团,生活依旧平淡无波:白天跟着团队排练新剧,晚上要么参加团务会议,要么琢磨角色细节,偶尔有外出演出的机会,也是挤在绿皮火车上,抱着行李睡过道。这样循环往复的日子里,没有鲜花和掌声,却磨掉了他的浮躁,也为他后来的演艺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
这一次的成功,让高明的演艺之路豁然开朗。1989 年,他凭借《山魂》拿下表演类奖项,站在领奖台上时,他握着奖杯的手有些发抖,连说 “没想到这个年纪还能有这样的机会”;1993 年,《擎天柱》让他捧回飞天奖,奖项背后是他为贴近角色,在农村住了一个月,跟着农民一起下地插秧、喂牲口的付出;1996 年的《孔繁森》更是让他彻底 “出圈”,为演好这位援藏干部,他提前去西藏体验高原生活,克服缺氧反应,把孔繁森的朴实与奉献刻画得入木三分。
那一年,54 岁的高明一举包揽金鸡奖最佳男主角、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华表奖,连长春电影节也将最佳男主角奖杯颁给了他。圈里人提起他,都忍不住竖大拇指,说 “高明这是大器晚成,每一个奖项都实至名归”。此后,他又接拍了《超导》《誓言无声》《闯关东》等作品,角色跨度极大:从科研人员到地下工作者,从硬汉到慈祥的长者,每一个角色他都反复琢磨,哪怕只有几句台词,也会提前背熟,拍摄时全情投入,从不懈怠。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