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疾病治疗时,手术、药物、放疗这些传统手段早已为人熟知。但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突破,一种以 “细胞” 为核心武器的新型治疗方式 —— 细胞治疗,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为许多难治性疾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那么,细胞治疗究竟是什么?它与传统治疗有何不同?又能为人类健康带来哪些改变?跟随利多星智投一起揭开细胞治疗的神秘面纱。
![]()
一、什么是细胞治疗?—— 重新认识 “治疗的主角”
简单来说,细胞治疗是指将活的细胞(包括自体细胞、异体细胞)经过体外培养、修饰或筛选等处理后,回输到患者体内,利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来修复受损组织、替代病变细胞或调节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技术。
与传统药物治疗(通过化学分子或生物制剂作用于靶点)、手术治疗(直接切除病变组织)不同,细胞治疗的 “主角” 是具有活性的细胞 —— 这些细胞就像 “活体药物”,能够在体内精准定位病灶,主动发挥治疗作用。比如,当身体的免疫细胞无法有效识别和清除癌细胞时,科学家可以在体外改造免疫细胞,为其装上 “导航系统”(如 CAR-T 细胞治疗中的嵌合抗原受体),让它们重新获得攻击癌细胞的能力;当神经细胞受损导致帕金森病等疾病时,干细胞可以分化为新的神经细胞,替代受损细胞恢复神经功能。
从治疗逻辑上看,传统治疗更偏向 “对抗” 或 “修补”,而细胞治疗则更注重 “重建” 与 “再生”—— 它利用人体自身细胞的潜能,从疾病的根源层面解决问题,而非仅仅缓解症状。
二、细胞治疗有哪些类型?—— 两大主流方向并行发展
根据治疗所用细胞的来源和功能,目前细胞治疗主要分为两大类别:免疫细胞治疗和干细胞治疗,它们在治疗方向上各有侧重,覆盖了不同类型的疾病。
(一)免疫细胞治疗:唤醒身体的 “防御部队”
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像一支 “防御部队”,免疫细胞(如 T 细胞、NK 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是其中的 “士兵”,负责清除细菌、病毒以及癌变细胞。但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如肿瘤患者体内免疫细胞无法识别癌细胞)或免疫细胞数量不足(如免疫缺陷疾病)时,就需要通过免疫细胞治疗来 “强化” 或 “修复” 这支 “防御部队”。
目前最受关注的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是CAR-T 细胞治疗(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治疗)。它的原理的是:从患者体内提取少量 T 细胞,在体外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为 T 细胞装上 “CAR”(嵌合抗原受体)—— 这种 “CAR” 就像一个 “导航仪”,能够精准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随后,将改造后的 CAR-T 细胞在体外大量培养,再回输到患者体内。这些 “升级” 后的 T 细胞会像 “精准导弹” 一样,找到并攻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截至目前,CAR-T 细胞治疗已在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许多原本对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通过 CAR-T 治疗实现了长期缓解,甚至治愈。此外,针对实体瘤(如肺癌、肝癌、胃癌等)的 CAR-T 细胞治疗也在积极研发中,有望为更多癌症患者带来希望。
(二)干细胞治疗:挖掘身体的 “再生潜力”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 它们就像身体的 “种子细胞”,既可以不断分裂产生与自身相同的细胞,也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分化为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软骨细胞等多种功能细胞,从而修复受损组织和器官。
根据干细胞的来源,干细胞治疗常用的细胞类型包括:
- 间充质干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脐带、胎盘、脂肪等组织,具有免疫调节、抗炎、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炎、心肌梗死、脊髓损伤、肝硬化等疾病的临床研究中。例如,对于骨关节炎患者,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软骨细胞,修复受损的关节软骨,缓解疼痛并改善关节功能;
- 胚胎干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具有分化为人体所有细胞类型的潜能,但由于伦理和法律限制,其临床应用受到严格管控;
-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成体细胞(如皮肤细胞)重编程为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特性的干细胞,既避免了胚胎干细胞的伦理问题,又能实现 “个性化治疗”,目前在神经系统疾病、遗传性疾病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迅速。
干细胞治疗的核心优势在于 “再生”—— 它能够针对因细胞坏死、组织损伤导致的疾病,通过补充新的功能细胞来恢复器官功能,这是传统药物和手术难以实现的。
三、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场景 —— 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细胞治疗已从早期的基础研究逐步走向临床应用,成为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截至 2025 年,全球已有数十种细胞治疗产品获批上市,涵盖血液肿瘤、实体瘤、罕见病、退行性疾病等多个领域。
在血液系统疾病领域,除了已获批的 CAR-T 细胞治疗产品,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新型 CAR-T 疗法也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更高的疗效和更低的副作用;在实体瘤领域,靶向 Claudin 18.2(胃癌、胰腺癌靶点)、GD2(神经母细胞瘤靶点)的 CAR-T 疗法已进入晚期临床试验,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获批上市。
在干细胞治疗领域,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产品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针对脊髓损伤的干细胞治疗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2024 年,美国某研究团队公布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接受干细胞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中,超过 60% 的患者在治疗后 6 个月内恢复了部分下肢运动功能。
此外,细胞治疗在罕见病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对于遗传性免疫缺陷病(如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俗称 “泡泡男孩病”),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统,实现疾病的根治;对于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一种导致失明的罕见病),视网膜干细胞移植可以延缓甚至阻止视力下降,为患者保留光明。
四、细胞治疗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 机遇与风险并存
尽管细胞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它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科学家和临床医生共同克服:
- 安全性问题:部分细胞治疗技术可能存在潜在风险,例如 CAR-T 细胞治疗可能引发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神经毒性等副作用;干细胞治疗可能存在免疫排斥、异常增殖等风险,需要通过优化细胞制备工艺、严格控制治疗剂量来降低风险;
- 成本问题:目前多数细胞治疗产品(尤其是 CAR-T 细胞治疗)的制备过程复杂、成本高昂,导致治疗费用居高不下(如部分 CAR-T 治疗的单次费用超过百万美元),限制了普通患者的可及性。未来,通过自动化制备技术、通用型细胞治疗产品(如通用型 CAR-T)的研发,有望降低治疗成本;
- 长期疗效与机制研究:部分细胞治疗的长期疗效和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例如,部分接受 CAR-T 治疗的患者可能在治疗后出现复发,需要深入探索复发机制并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干细胞治疗的具体作用机制(如是通过分化为功能细胞还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发挥作用)仍需进一步明确。
展望未来,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如 CRISPR-Cas9)、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细胞治疗的深度融合,细胞治疗将朝着 “更精准、更安全、更可及” 的方向发展:通用型细胞治疗产品将打破 “个体化制备” 的限制,大幅降低治疗成本;基因编辑技术将进一步优化细胞功能,提高治疗疗效;人工智能将助力细胞治疗的靶点筛选、疗效预测和安全性评估,加速临床转化进程。
结语
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技术,正在打破传统治疗的局限,为许多难治性疾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从实验室里的基础研究到临床上的成功案例,细胞治疗的每一步进展都凝聚着科学家的智慧与努力。尽管目前仍面临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细胞治疗将成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开启 “细胞治愈疾病” 的新时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