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高地到未来之城,颛桥正成为上海发展版图上的关键落子。
位于闵行南部的颛桥,曾经是上海主城区的“价值洼地”,如今正以惊人速度崛起为上海科创布局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支点。在10月29日举办的《科创闵行·未来之见——创见颛桥时代机遇,共绘低空经济蓝图》主题论坛上,颛桥的战略地位与发展潜力被深入探讨,这一论坛不仅彰显了相关部门对这片区域的高度重视,更揭示了颛桥在上海未来产业布局中的核心地位。
![]()
随着上海科创格局从单极向多极演变,颛桥正与张江、漕河泾共同构成上海“黄金科创三角”,成为重构上海科创版图的关键力量。
战略定位:上海科创“黄金三角”的关键一极
颛桥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上海城市发展从单中心向多中心演进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早已指明,以颛桥为核心的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正与东部张江、中部漕河泾形成鼎立之势,共同构筑起上海科创“黄金三角”。颛桥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产业生态,正成为上海南部科创中心的核心枢纽。
![]()
颛桥的独特定位在于它同时享有“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与“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创新创业走廊”的双重优势。这一战略定位使其成为连接虹桥与莘庄两大核心区域的重要枢纽,在上海市整体发展格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颛桥已被纳入上海主城区范围,是闵行南部三大地区中心之一。这意味着颛桥不再仅仅是城市边缘的工业区,而是上海多中心网络化城镇体系中的重要节点。
正如论坛上颛桥镇副镇长蒋祚贤说的:“颛桥,离世界不远,离未来最近。”
产业集聚:从制造基地到科创引擎
“地段价值将不再取决于与市中心的距离,而是由产业发展,配套等设施决定的。而颛桥就拥有独特的产业和政策支持。”澎湃新闻栏目主编顾炳祥在论坛上提到。事实上,颛桥在上海主城区内拥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集中连片工业用地,这一稀缺资源使其成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承载地。
与张江侧重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不同,颛桥的产业特色体现在高度聚焦的产业集群上。区域聚焦高端装备、质检计量和工业互联网三大主导产业,形成了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在航天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参与了C919大型客机关键零部件生产,并承担了我国百分之七十的卫星制造任务。
![]()
颛桥5年GDP增长60.6%;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已经成形;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达到1665家。这种高度聚焦的发展模式,避免了同质化竞争,构建起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另外,在论坛上,低空经济被重点探讨,闵行区已经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颛桥未来产业布局的重要方向,其作为“新增长引擎”的潜力巨大。2024年,闵行航空产业规模已突破200亿元,剑指2027年500亿量级目标。闵行低空测试基地的启动,标志着上海低空基础设施布局从政策设计迈向实质性建设。事实上,颛桥从聚集了300余家航天相关企业,到深度参与C919大型客机相关零部件的生产供应,早已经是公认的航天产业国之重镇。
与此同时,政策的赋能,使得其专项产业发展加速。根据《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区域在土地、资金等关键要素上获得重点倾斜。闵行区专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设立亿元级产业发展基金,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2024年出台的《闵行区关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对企业研发投入、创新主体建设、标准创新引领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颛桥作为上海的“未来产业先导区”,获得了市级和区级的双重政策支持,这些政策为颛桥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保障。
高校赋能:构筑产城融合核心动力
在颛桥的崛起叙事中,高校的作用必须留下印记。
高校不仅是人才与技术的孵化器,更是连接产业升级与社区发展的核心纽带。它们通过深度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将学术资源转化为驱动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强劲动力,为这片热土构筑了难以复制的人才高地。
![]()
颛桥及所在的闵行区周边,聚集了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一批顶尖高校,这些高校是基础研究的重镇,更通过机制创新,将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目前,上海交通大学近3年已孵化企业221家,总估值超过500亿元。华东师范大学在2024年完成科技成果转化改革后,转化金额激增了70倍,这充分显示了高校知识外溢的巨大能量。
况且,高校的创新资源并非封闭运行,而是通过紧密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精准地对接到颛桥的重点产业需求上,形成了“学术-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高校对颛桥的赋能,超越了经济领域,深度融入了社区肌理和人才生态的构建,助力形成“产、城、人”和谐共生的有机系统。
价值重估:展现世界科创与城市未来双生图景
颛桥的价值潜力正在加速释放,基于对此的深刻洞察,深耕上海的央企龙头保利,正以一座保利·都汇和煦布局上海未来增长极的重要窗口。这并不是一个将自己局限于一个单纯的居住容器,而是以宏大的叙事视角,提出了“高校、产业和社区”三螺旋融合的开发理念,生动描绘了世界级科创区与未来理想城市的双生图景。
![]()
在这一图景中,社区不再是孤岛。它与周边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新企业形成知识共享与人才循环的有机体,营造一种“下楼即生活,出门即创新”的融合氛围,让灵感在咖啡厅、共享空间、办公大楼、社区绿地中自由碰撞。这种“产城人”的深度融合,正是全球顶尖科创区如硅谷、深圳南山成功的关键密码,它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创新成本,提升了生活品质,实现了工作与生活的和谐统一。
这种探索,提供了一种区域创新发展的范式。高校不仅是象牙塔,更是开放的创新策源地和人才社区;产业则借助学术资源获得了持续竞争力;社区因高校与产业的赋能,提升了宜居性和吸引力。这种深度协同、相互滋养的共生关系,正是颛桥能够迅速崛起为上海科创新高地的核心密码,也为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宝贵的“颛桥经验”。
![]()
从空中俯瞰颛桥这片热土上,航天航空飞行器正准备腾空而起,一个个创新企业正在孕育突破,以保利·都汇和煦为代表的高品质社区正为科创人才提供理想居所。这里不再是上海版图中的普通一点,而是政策聚焦、产业汇聚、人才集聚的战略要地。
这片土地正在书写从“制造”到“智造”,从“工业区”到“科创城”的蜕变故事。
来源:叶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