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小乔
“你是温峥嵘,那我是谁?”
11月5日,温峥嵘自爆深夜刷手机时,意外撞见“自己”正在直播带货。
![]()
更荒诞的是,当她冲进直播间质问时,这个“她”竟毫不犹豫地把正主拉黑了。
随着央视亲自下场揭开骗局真相,不仅揭开了直播带货的灰色角落,更让靳东多年前的担忧成为现实。
![]()
一天冒出18个“温峥嵘”
“现在打开手机,我都怕刷到另一个‘自己’在带货。”
11月,温峥嵘在接受采访时,语气里满是无奈。
这场让她陷入身份困境的骗局,始于2024年底。
当时陆续有粉丝向其团队反馈,在多个直播平台看到“温峥嵘”推销护肤品、保健品,询问是否为官方新号。
![]()
一开始,团队还以为只是普通的盗播,没太当回事儿。
谁知道到了今年4月,假账号突然跟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
温峥嵘工作室发布的打假声明里说,光一个短视频平台,就冒出37个顶着 “温峥嵘”名头的假账号。
![]()
这些账号名字起得如假包换,什么“温峥嵘粉丝专属号”“温峥嵘福利社”,头像直接拿她在《狐妖小红娘・月红篇》里的剧照,背景视频也是从她2023年做公益直播的时候截的。
更绝的是,还用AI合成她跟刘涛、张柏芝一起推荐产品的画面,乍一看还以为几人真的合体带货了。
![]()
最让温峥嵘崩溃的是“正主被认成冒牌”的荒诞。
10月,她结束夜戏后,偶然发现某直播间的“AI温峥嵘”正在推销祛斑霜,话术为“我是温峥嵘,亲测三个月有效”。
当她进入直播间留言“我才是温峥嵘”时,不仅未获回应,反而被该账号拉黑。
![]()
据上海粉丝提供的举报记录,一天时间内内曾举报18个“AI温峥嵘”直播间,但“封一个冒一个,骗子注册速度比平台审核还快”。
这些AI分身的制作门槛极低,300元可购买温峥嵘的面部素材包,500元就能定制“实时互动”的虚拟主播,卖家直言“AI能模仿微表情,日生成100小时直播内容,普通人根本分辨不出”。
![]()
而这些直播背后,多是无资质的小作坊,推销的商品要么是未备案的“三无产品”,要么是夸大功效的普通日用品。
但温峥嵘的遭遇,并不是个例,早在2022年,演员靳东就曾因类似骗局引发全网关注。
![]()
温峥嵘并不是个例
2022年5月,多位中老年网友向媒体反映,在短视频平台遇到“靳东”主动私信聊天,称“喜欢我就加微信,有专属福利”。
部分网友添加后被诱导购买高价保健品,甚至有人被骗走数万元。
![]()
当时仅某平台就有200多个冒用“靳东”名义的账号,这些账号通过AI换脸技术,将靳东的面部特征嫁接到素人视频中,再配合成语音,营造“明星私下互动”的假象。
![]()
面对这场大规模骗局,靳东工作室曾发布严正声明,明确表示“靳东从未在短视频平台开设私人账号,所有主动私信、带货行为均为假冒”。
同时强调“AI换脸技术若被用于诈骗,不仅侵犯肖像权,更涉嫌违法”。
![]()
在今年3月的全国政协讨论会上,靳东本人面对媒体的镜头再次呼吁“AI立法”。
建议针对AI技术滥用,如深度伪造、虚假信息传播,制定专项法律,明确技术使用边界和平台责任。
而靳东也针对此项建议表示,技术进步应该让人更安心,而不是更担心。
![]()
如果任由AI被滥用,最终伤害的是整个社会的信任。
当时,AI行业刚兴起,很多人都认为这样的建议是在危言耸听。
但如今看来,AI滥用的乱象刚好印证了靳东最真实的担忧。
![]()
从那之后,AI换脸诈骗持续升级。
奥运冠军全红婵被AI换脸推销土鸡蛋、土蜂蜜,央视主持人李梓萌被AI仿冒宣传深海鱼油。
![]()
这些案例与温峥嵘骗局如出一辙,均是利用明星公信力,通过技术包装实施诈骗,受害者多为信任明星的普通群体,维权时往往面临“取证难、溯源难”的困境。
从靳东到温峥嵘,明星AI诈骗案的反复出现,说明技术滥用的产业链已形成,若不及时监管,可能从明星专属扩散到普通民众,引发更严重的身份信任危机。
![]()
而近日,央视推出的专题报道中,也全面揭穿“AI 温峥嵘”骗局的真相。
央视下场揭穿骗局真相
央视调查首先还原了骗局的完整产业链。
第一步是素材收割,骗子通过爬虫软件抓取明星公开采访、影视剧片段,建立“面部数据库”,被提取用于AI建模。
![]()
第二步是分身生成,用AI工具将明星面部特征嫁接到素人身体上,搭配合成语音,生成“实时互动”的虚拟主播。
第三步是“直播运营”,通过“水军刷好评”“隐藏AI水印”等手段误导消费者,背后小作坊甚至能实现“一人操控10个AI直播间”。
![]()
针对骗局的法律定性,此类行为至少触碰三重法律红线。
一是侵犯明星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温峥嵘团队已收集多个侵权账号证据,准备集体诉讼.
二是违反《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虚假宣传需退还货款并三倍赔偿。
![]()
三是平台未履行监管责任,平台需对AI内容进行审核,未及时下架违规账号需承担连带责任。
更重要的是,央视的报道推动了全民反诈意识的提升以及辨别技巧。
分享“看微表情AI 眨眼不自然、查认证官方账号有黄V、辨话术重复脚本多为虚假” 的识别技巧。
![]()
从2022年靳东提醒大家警惕骗局,到2025年温峥嵘陷入麻烦,再到央视下场揭穿真相。
这一系列明星AI诈骗案的演变,说白了就是技术跑得太快,监管却没跟上。
AI换脸这技术其实没那么可怕,电影里做特效、做公益宣传、帮残障朋友,它都能派上大用场。
但要是被骗子拿来坑人,不光会害到普通人,连大家对社会的信任感都得跟着塌房。
![]()
结语:
再高明的技术,也掩盖不了诈骗的本质,再逼真的分身,也替代不了真实的信任。
技术从来都是双刃剑。
用好了,它能成为赋能生活的助手,用错了,就会变成伤害他人的利器。
![]()
唯有坚守“技术向善” 的原则,让AI服务于真实需求、守护信任底线,才能避免“李鬼变李逵”的荒诞,让科技真正成为照亮生活的光。
信息来源: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