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深圳这座以速度和效率著称的城市,李跃萍的人生轨迹却像一条蜿蜒的河流,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韵律。
从IT销售到创业者,再到如今大都会人寿的保险代理人,她的转型不是简单的工作更换,而是一场关于价值重塑的深度探索。八个月的时间,她以新人之姿,在保险行业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破界前行:从创业者到保险人生的温暖转身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李跃萍用这句乔布斯的名言概括自己的职业态度。
作为毕业之后就踏进IT行业的销售精英,李跃萍曾入职过联想、IBM等公司。2015开始更是和以往的同事一起创业,拿到了联想的天使投资。
项目虽然运营稳定,作为核心管理的李跃萍却渐渐发现,这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事业方向,加上孩子的降生,希望专注照顾家庭的她慢慢从创业项目里退出。
转机发生在2024年底,她接连收到大都会人寿的两次邀约。当时李跃萍内心不免犹豫:"大家对保险行业有刻板印象,我也不例外。"她坦言道。
但在参加公司15天的系统培训后,她被大都会人寿"以客户为中心"的“NBS”理念深深打动。"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推销,而是一种基于客户需求的咨询服务,带有温暖的利他主义价值观。"说到这里,她的眼睛亮了起来。
对她而言,选择大都会人寿不是偶然,而是价值观的完美契合。团队年轻多元的氛围、完善的培训体系,以及不以销售为导向的服务文化,都让她看到了保险行业的另一面——一个可以真正帮助他人的平台。
破冰之旅:在被拒绝中淬炼服务的真谛
初入行业的八个月并无太多波折,但也并非一帆风顺。李跃萍还记得一次令她感到小小挫败的经历:
抱着对保险的一腔热忱,李跃萍迫切地想向亲友分享自己的热爱。她与一位昔日关系亲近的前同事约见,对方一开始很热情,特意坐一小时地铁跨区来见,但见面后听李跃萍提起“保险”二字,对方立刻切换成戒备状态。
"其实我根本不准备推销!我只是太想分享了。但结果却是原本亲近的关系,因为对保险销售的固有偏见,瞬间产生了距离。"但李跃萍完全能理解,正如一开始她自己进入大都会人寿前也有犹疑,前同事对于保险的抵触也在情理之中。
"前辈告诉我,保险被拒绝是常态,要用'pass,next'的心态调整自己。"这次经历让她深受触动,却也让她更加坚定:起码不允许让保险行业的刻板印象,在自己身上重演。
入职大都会人寿后,有一句话深深触动着李跃萍:“From life planner to life partner”。她希望自己不只是保险顾问,更是客户值得信赖的“人生伙伴”,成为他们家庭未来长期的守护者。
她沉下心来,践行"非销售导向"的服务理念。保险不只是产品,更是一种长期的承诺。就像她常说的:"我们要陪伴客户走过整个生命周期——从家庭基础保障到孩子教育,再到养老规划。"这份认知,让她的服务多了温度,少了功利。
破局之道:用真诚重定义保险价值
大都会人寿的“NBS”理念核心是"以客户需求为基础"。李跃萍对此有着独到的理解:"这就像医生看病,需要先'望闻问切',了解情况后再'开药方',而不是像药店那样直接卖药。"
在她看来,专业能力和真诚态度是保险顾问的双翼。公司的培训体系帮助她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而真诚则是她与客户建立信任的桥梁。
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有次与朋友见面,朋友带上了自己的同事。聊天时对方提到,最近需要处理个税申报,李跃萍当即上前指导,帮其在个税APP上进行了退税相关操作。就这样一场只字未提保险的会面之后,又过了一两周,客户主动通过朋友联系到她。
李跃萍很惊喜:"客户认可我,是因为我从来不着急签单,而且能在小事上伸出援手的人,在大事上肯定也能给予更多帮助。并且我方案做得够专业。"这种超越保险本身的服务,让她自然而然地获得了客户的信任,也顺便成交两个大单。
她视保险为能带来大量价值感的工作:“只要你足够真诚,有利他精神,客户一定能感受到你是在推销还是真诚帮助他们。”
破浪前行:以新人视角洞见行业未来
“保险行业越来越卷”是当下的普遍感受。但作为一名行业新人,李跃萍却并没有感到过大的压力,她对行业发展有着独特的观察视角。
她敏锐地注意到,当前保险市场对从业者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现在需要懂税务、《婚姻法》等知识,可以说得对《民法典》颇有了解,才能应对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对于近年来AI技术兴起的影响,她持开放而理性的态度。"AI可以帮助查询产品条款和信息,但替代不了人的'温度和同理心'。"她微笑着说,AI无法捕捉那些微妙的情绪变化,也无法理解客户话语背后的隐忧。有些客户本身都没意识到的隐性需求,正是需要保险代理人先一步挖掘的。
李跃萍对于行业的未来感到十分乐观:“以后肯定是长期主义成主流。监管部门正持续完善行业规则,以后不能再“赚快钱”,得沉下心来长期做”。
曾经在一次聚餐时,李跃萍无意间听到隔壁桌的客人正在讨论孙俪主演的《蛮好的人生》,这是一部讲述保险从业人员经历的电视剧。
她不禁放慢手中的筷子倾听他们的对话:“原来保险从业人员是这样的”“原来保险不是为了挣快钱,是真能帮到人”。她静静听着,心中泛起波澜。剧中主角时值39岁,恰与她年龄相仿,更让她多了一份代入感。
结 语
她真切地感受到,这类贴近现实的影视作品,正悄悄改变大众对保险行业的固有印象。而走在这条重塑行业形象的路上,从不孤单。除了荧幕中的故事,更有无数像李跃萍这样坚守在一线的代理人,日复一日地用专业、真诚和长期主义的服务,一点点扭转着偏见,一步步赢得信任。好的故事擦亮价值,而真实的行动,更能改变人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