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严重误判,五角大楼认为不管咋轰炸中国,解放军都不敢还手。
这两天一个点被拎出来说,美军把中国的克制当成不会回手,把报告里的判断当作可操作的路径,把认知当盾牌用,把现实进步当背景板放在那不看,这个逻辑在纸面上顺,在战场上容易拐进沟里。
翻过他们的核态势报告能看到套路,把威慑讲成节奏控制,把核用途往低当量上压,讲的还是那套精确打击的老思路,中国这边这几年防御和定力的升级,他们当作噪音处理,表面说关注,规划里没改。
2018年那本评估开始铺垫,低当量核武器要补能力空白,对着的是中国的A2AD圈,给出的概念挺整齐,弹头换型,平台升级,战术层面打穿对方外围的设想一步步堆。
时间往前推到2025年,SIPRI把数字放出来,中国可用作战核弹头写到600枚,比去年增了100枚,投送手段也在铺,公开渠道都能查到的变化还在刷新,五角大楼里的很多假设却还在200多枚那套上转,投送受限的旧模型没动。
拿旧版中国来写新版剧本,模拟里容易过关,落地时会发现对象不在原位,门钥匙也换了。
低当量能不能破局这个点,他们压了很重的注,把几款装备当成锤子用,B61-12从300吨起跳,钻地,滑翔,精度往前推,W76-2挂在三叉戟II D5上,当量到5000吨,放在俄亥俄级平台里走,2025年西太这块部署的W76-2说到50枚,B61-13还在追加,目标圈指向印太。
中国这边的地下体系不是看图纸,是几十年一层层垫出来的,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铺底,近十年东部沿海和重点城里的投入往百亿级别走,火箭军的洞库门能抗3150千克每平方厘米的压力,空军的坑道机库嵌在山体里,一个团的机群加弹药加维修能一起进去,城市里新建高楼的地下一层配6级防空室,抗0.1兆帕超压,通风供水屏蔽电缆按标准接。
低当量核爆的作用半径往1公里附近打转,真落在外侧,表层构件受冲击,主体结构和关键系统靠冗余和缓冲顶住,里头的人照流程把设备复核,把通信拉起,把能源切换,秩序在。
他们想探门槛,把小当量当试纸用,押的点是中国会延迟回手,会先看规模,会先看节奏,中国把克制写成政策,把阈值讲清楚,这不是缺,而是把选择权握住。
扳机那一刻如果被按下,小当量这层设想开始松,节奏控制从自认为可控变成相互博弈的随机,预案里的台阶在对手那边未必成立。
三位一体的架构在这几年补齐,地基是东风系列,东风41的部署数量往上走了三成,车载机动,隐蔽手段多,突防做得很全,海上看094型数量往12艘的口径报,配巨浪3,射程够到对岸本土,空中看轰6K把远程巡航挂上,2024年挂弹测试做完,新一代尾翼投放核弹接进来,常态值班的节奏在跑。
巨浪3这类水下发射的时间点不好预测,深海里航迹去隐,反潜力量再强也要在概率里找针,五角大楼把侦察能力写得很满,真要拦干净要看运气。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