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 李德尚玉 北京报道
11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在巴西贝伦举行。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在COP30中国角“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边会上发表致辞时表示,面对气候变化挑战,各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我们期待,本次COP30大会能够凝聚更广泛的共识,秉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切实行动兑现《巴黎协定》承诺,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更强的信心与希望。”刘振民表示。
![]()
(图片来源:COP30官网)
今年恰逢《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也是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第五年。
刘振民介绍,9月24日,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了中国新一轮自主贡献目标,首次明确碳达峰阶段后全经济范围、全温室气体净排放下降等一揽子重大举措,向国际社会释放了中国坚定不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强烈信号和强大定力。
同时也要看到,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重,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盛行、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等诸多挑战叠加,全球气候治理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如何携手推进气候治理变革,刘振民分享了几方面看法。
第一,坚持绿色低碳转型不动摇。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气候危机的明确路径。虽然国际形势动荡不安,但绿色转型大势已不可逆转。绿色低碳发展是能够统筹兼顾环境保护、经济增长、民生保障等多重目标的发展路径,也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中国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和最具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产业链,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新”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18%,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尽管各国资源能源禀赋不同,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础、面临的困难不同,但我们应该坚定转型信心不动摇、行动不停止、力度不减弱,共同迈向更加绿色低碳的未来。”刘振民表示。
第二,坚持务实行动不动摇。全球气候治理目标的达成,不仅有赖于各方作出承诺的自觉与决心,更有赖于各方重信守诺的务实行动。一直以来,中国始终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派、实干家。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6.8亿千瓦,是2020年的3倍以上,提前6年多实现向国际社会承诺的装机容量目标。从全球范围看,弥合温升控制目标与现实鸿沟差距的根本在于落实。各国应将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政策、可行的目标和可用的技术,特别是发达国家应落实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的应尽义务,以务实行动使愿景成为现实。
第三,坚持公正转型路径不动摇。应对气候变化不能以牺牲发展和民生为代价,尤其要重视发展中国家在脱贫与能源安全方面的现实需求。一些国家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部署应用面临巨大挑战,在一段时间内还离不开传统化石能源的灵活调节和保障支撑作用。尽管“脱离化石能源转型”是大方向,但这一进程应当是公正、有序、公平的。全球气候治理新格局必须包容不同国家的起点、国情和发展路径,消除单边措施,营造公平贸易环境,确保优质绿色产品自由流通。
第四,坚持科技创新不动摇。技术是破解发展与减排两大困境的关键。过去十年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当前,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正在发生,世界正迎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绿色技术创新浪潮。必须打破技术壁垒,营造鼓励创新、开放合作的技术生态,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转让与扩散,将气候挑战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新机遇,共同塑造一个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未来。
刘振民表示,中国愿与国际社会携手,站在全人类福祉的高度,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与各方一道推动COP30取得成功,为全球气候进程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