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放弃年度基本收支盈余目标,转向多财年考核”——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的表态,标志着其政府对财政整顿承诺的全面退缩。
上任不足两月便紧急调整核心政策,甚至抛出“不排除削减消费税”的松动信号,背后是日本难以摆脱的老龄化、物价高企、创新乏力三重困境。这场政策“急转弯”,既是对现实压力的无奈妥协,也暴露了高市政权的执政脆弱性。
老龄化危机堪称日本经济的“致命枷锁”,也是高市政府绕不开的核心难题。数据显示,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突破29%,接近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一结构性顽疾直接导致消费市场萎缩、劳动力供给不足,企业创新活力持续衰减。
高市早苗曾承诺通过“活力社会”计划破解困局,但现实是养老金、医疗等社保支出逐年攀升,已占财政预算的30%以上,让本就紧张的财政雪上加霜。放弃年度财政盈余目标,本质是为持续投入社保资金“松绑”,却也意味着政府此前的财政整顿承诺沦为空谈。
物价上涨的民生压力,成为倒逼政策转向的直接导火索。近期日本大米、能源等生活必需品价格持续飙升,城市平民陷入“收入不涨、开支倍增”的窘境。
高市早苗上台初期承诺“全力稳物价”,但仅靠与机构达成的食品免税协议远远不够,相关政策还需国会立法通过才能落地。面对民众对生活成本的抱怨,以及在野党“政策空泛”的批评,高市不得不放弃“财政优先”原则,转而通过扩大支出、研究减税等方式安抚民心。这种“先保民生、再谈财政”的调整,实则是政治压力下的被动选择。
企业创新力不足的短板,让经济刺激计划陷入“两难”。高市政府曾拟定覆盖人工智能、半导体等17个领域的产业刺激方案,试图复制“安倍经济学”的量化宽松路径。但《日本经济新闻》尖锐指出,这些领域范围过广、缺乏优先级,且多是中国10年前已布局的产业,“跟随式战略”难以形成竞争力。
更严峻的是,日本在互联网、高端制造等领域已落后于中美韩,企业研发投入意愿低迷,即便政府提供减税优惠,也难撬动实质性创新。这种“想刺激却无抓手”的困境,让经济增长承诺失去支撑。
雪上加霜的是,高市政权还面临政治层面的多重制约。执政联盟在国会两院处于“双少数”地位,政策推行需依赖在野党配合,而其重用涉“黑金”丑闻议员的人事安排,已引发70%以上民众不满。在财政债务已达GDP两倍的严峻背景下,日本央行加息预期升温,进一步推高债务融资成本,让扩大支出的政策空间愈发狭窄。淡化财政承诺、模糊政策细节,成为高市政府规避政治风险的“权宜之计”。
高市早苗的政策退缩,本质是日本经济结构性顽疾的集中爆发。老龄化、物价上涨、创新乏力的三重困境相互交织,再叠加政治格局的制约,让其上任之初的雄心壮志逐渐消解。从强硬推行防卫费提升目标,到紧急淡化财政承诺,这场政策“急转弯”充分说明:脱离现实的政治承诺难以持久,唯有直面核心困境、拿出精准对策,才能稳住执政根基。若继续在“保民生”与“稳财政”之间摇摆,高市政权的支持率或将持续下滑,日本经济也将在困境中越陷越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