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有网友晒出刚提的新车——车身布满细碎咬痕,伤口边缘还沾着栾树的碎叶。评论区炸了:“虫子也会咬车?”这事儿很快飘上热搜,连湖州师范学院的张绍勇副教授都注意到了。
![]()
张老师翻了照片,说大概率是夜蛾幼虫。“夜蛾幼虫的口器很硬,平时啃栾树叶子啃得动,要是碰到塑料车身,可能误把它当‘纤维类食物’——有些幼虫对这类材质没分辨力。”他解释的时候,语气里带着点“见怪不怪”:浙江的栾树春秋季本来就爱生虫,路边的树叶子经常被啃得坑坑洼洼,但车辆被咬是不是真的全赖它们?张老师没把话说死,“多数是推测,没有实打实的实证。”
![]()
有人突然蹦出个想法:既然虫子能咬塑料,能不能用来处理垃圾?张老师直摇头:“完全不现实。投放虫子到环境里,搞不好会破坏生态链,而且虫子啃塑料的速度比蜗牛还慢,处理一吨垃圾得堆多少虫子?根本行不通。”
![]()
那问题来了——江浙为啥非种栾树?很多人不知道,栾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娃”,耐得住江浙的湿热天,夏天开一串一串的黄花,秋天结红色的小果子,风一吹像挂着小灯笼,路边种一排特别好看。城市选树种,既要好活、少生病,又要颜值高,栾树刚好踩中所有点。
![]()
车主的心情谁都能理解:刚买的新车就被啃出印子,换谁都得皱眉头。但反过来想,虫子也没“故意”找事儿——它只是循着本能找吃的,没分清“栾树叶”和“塑料壳”。说到底,这就是城市里人与自然的小摩擦:我们贪栾树的美,就得接住它带来的小麻烦。
其实解决办法特简单:停车时多绕两步,避开栾树下;或者给车套个车衣。树是城市的“绿头发”,车是我们的“腿”,互相让一步,事儿就过去了。
![]()
这事儿也没那么复杂——不是虫子“变坏了”,也不是栾树“该被砍”,只是我们得学会和自然“打商量”。毕竟城市里的树、虫、人,本来就是绑在一起的。
#栾树虫咬车 #夜蛾幼虫习性 #乡土树种栾树 #新车防护技巧 #城市生态平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