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西黄村,虽不算富庶,但那可是个太平地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不敢说,但偷鸡摸狗的事儿,那是极少有的。
可就在那年秋天,村里却接二连三地闹起了“家贼”。
先是村东头张婶家炖好的一锅老母鸡,准备第二天待客用的,第二天一早发现,连肉带汤少了一大碗,锅里就剩下点底子和几根光溜溜的骨头。
张婶那大嗓门,立马就在村里炸开了:“是哪个挨千刀的,馋疯了偷到老娘锅里来了!”
这还没完。
没过两天,王屠夫家挂在屋檐下风干的咸肉,少了一条肥瘦最好的;
村西头赵老汉家腌的腊鱼,也缺了半拉。
这下子,村里可算炸了窝了。
“这贼娃子,专挑好的拿!”
“看来是熟贼,摸得门清!”
“守着吧!非得把这缺德玩意儿揪出来不可!”
大伙儿心里憋着气,几家丢了东西的和一些热心的青壮,就商量好了,夜里轮班守着,非得逮住这个搅得四邻不安的毛贼不可。
守了几夜,都没动静。
直到有一天晚上,月黑风高,一个黑影果然鬼鬼祟祟地溜到了刘寡妇家的院墙外,身手笨拙地想去够那晾在竹竿上的鱼干。
“抓贼啊!”一声吆喝,火把瞬间亮起,七八个汉子从四下里冲出来,一下子就把那黑影给按住了。
火把往那人脸上一照——所有人都愣住了!
“高……高先生?!”
“怎么会是你?!”
被众人扭住的,不是别人,正是村里那位人人敬重的教书先生——高知节,高秀才!
他手里还紧紧攥着两条小鱼干,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在火把映照下,尽是羞愧和无地自容。
这下子,可比单纯抓个贼更让人震惊了!
“高知节!你可是秀才公啊!”
“平日里满口仁义道德,教我们的娃娃要诚实守信,你自己却干这种下作事!”
“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枉我们那么敬重你!”
尤其是张婶,气得浑身发抖,指着他鼻子骂:“好你个假正经!原来偷我鸡的贼就是你!你对的起你读的那些圣贤书吗?你对的起我们喊你一声‘先生’吗?呸!”
唾沫星子都快把高知节给淹没了。
他自始至终低着头,紧咬着嘴唇,任凭人们怎么责骂、质问,他就像个锯了嘴的葫芦,一句辩解的话也没有。
是啊,人赃并获,还有什么可说的?
一夜之间,高知节“高风亮节”的好名声算是彻底臭了。
村里人见了他,都像见了瘟神,指指点点,朝他翻白眼。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以前挤满了娃娃的村塾,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家长们都说:“可不能让孩子跟个贼学,学坏了根子!”
高知节呢,依旧每天开门,对着空荡荡的学堂,该扫地扫地,该擦桌子擦桌子,只是背影看着,一天比一天佝偻落寞。
话说另一边,村里有个后生叫李仁,大半年前跟着商队出去闯荡了。
他走的时候,把年迈多病的爹娘托付给了好友高知节照看。
想当初为办村塾,高知节跑县里发愁,是李仁脑子活,人缘广,帮他前后跑腿办妥了那些手续。
这事,算是高知节欠他个人情。
如今兄弟有需要,他自是义不容辞,满口应下:“兄弟放心!你的爹娘就是我的爹娘!有我一口气,绝不让二老挨饿受屈!”
这事村里人都知道,当初还都夸高知节讲义气。
李仁娘,也就是李大娘,入秋后得了一场重病,躺在炕上起不来。
郎中说这是营养不够害的,光吃药不行,得用好东西补着元气。
奇就奇在,就在村里闹贼的这段时间,李大娘的病,竟然一天天见好了,脸上有了血色,也能慢慢下地走动了。
这天,李大娘觉得身上爽利了不少,心里惦念着高知节这段时间的照顾,就拄着拐棍,想去村塾看看他,当面道个谢。
刚挪到学堂院子外,就看见高知节一个人坐在石墩上,对着冷灶发呆,那侧影,看着都让人心酸。
邻家一个心直口快的大嫂看见李大娘,赶紧过来搀扶,嘴快地说道:
“哎哟,大娘您可算是大好了!您病着的时候,可把高先生给急坏了!您是不知道,他为了给您弄点有油水的补身子,都……都去……”
大嫂说到这儿,猛地意识到说漏了嘴,赶紧捂住了嘴巴,脸色煞白。
李大娘心里“咯噔”一下!她猛地想起生病时,高知节送来的那些“鸡汤”、“肉汤”,再联想到村里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偷窃案,以及高知节莫名背上的贼名……
一瞬间,她全明白了!
眼泪“唰”地一下就涌了出来。
她挣脱开大嫂的手,颤颤巍巍地走到高知节面前,在所有人惊愕的目光中,“扑通”一声就跪了下去!
“知节啊!我的好孩子!”李大娘抱着高知节的腿,嚎啕大哭,“是你救了我的命啊!是大娘我们一家拖累了你啊!让你受了这天大的委屈……我们老李家,欠你的这辈子都还不清啊……”
这时,听到动静的李老栓和不少村民都围了过来。
等弄清楚了这前因后果,所有人都臊得低下了头。
李老栓这个老实汉子,眼圈通红,走到高知节面前,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是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前几天还骂得最凶的张婶,此刻脸上是青一阵红一阵,她走上前,拍着自己的大腿,声音都带了哭腔:
“高先生!你……你咋这么傻啊!你为的是救人命啊!你倒是说一声啊!别说一只鸡,十只鸡我老婆子也舍得!我……我那天骂得那么难听,我这张臭嘴啊!”
说着,她真的抬手轻轻打了自己一个嘴巴。
“高先生,是我们错怪你了!”
“你是真君子啊!”
“我们……我们真是糊涂啊!”
村民们纷纷围上来,又是道歉,又是敬佩。
高知节赶紧把李大娘扶起来,对着众人,只是平静地摇了摇头,声音有些沙哑:
“大家千万别这样。事急从权,我用了最不该用的法子,坏了规矩,丢了读书人的体面,受些责骂,不冤枉。
只要大娘的病能好,李仁兄弟回来能见到健健康康的娘,我高知节个人这点名声,不算什么。”
他越是这么轻描淡写,大家心里就越是惭愧,也越是敬重这个年轻人的担当和仁厚。
这事儿像长了翅膀,立刻传遍了十里八乡。
高知节这“偷鸡”的秀才公,非但没人再看不起,名声反而比以前更响了!
大家都说,这才是真读书人,仁义值千金!
原先离开学堂的娃娃们,又被爹娘领着回来了,学生比以前更多了。
后来,李仁跟着商队回来了,不但挣了钱,也长了见识。
一听说了这事,这大小伙子当时就在村口,抱着高知节,哭得像个孩子。
“知节哥……我……我当初没托付错人!你这恩情,兄弟我一辈子记在心里!”
再后来,李仁翻修了老屋,也出钱资助高知节把村塾扩建了一番,让更多穷苦孩子能读上书。
两家人啊,那情谊比亲兄弟还要亲。
所以啊,这看人看事,不能光看表面。有时候,那看似不光彩的行径背后,藏着的,是一颗金子都换不来的仁心义胆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