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悬崖边的婚姻:绝不让家庭成为暴力的修罗场!
![]()
陕西咸阳永寿县的悬崖边,一个名叫苗苗的女子被丈夫张某打晕后抛下,结束了九年婚姻中持续不断的暴力噩梦。这起案件令人震惊之处不仅在于凶手的残忍,更在于它撕开了"家庭"这层温情面纱后露出的狰狞面目。当本该是避风港的家庭沦为暴力的修罗场,当最亲密的人变成最危险的加害者,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残酷的现实:家庭暴力绝非简单的"家务事",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对抗的社会 毒瘤 。
家庭暴力往往披着"管教"的外衣,行凶者常以"一时冲动"为自己开脱。但苗苗案中,张某的行为轨迹彻底戳穿了这种谎言。从多次殴打,到打晕后不施救,再到驾车兜转寻找抛尸地点,这一系列行为无不显示出明确的杀人故意。这种暴力不是失控,而是控制;不是偶然,而是蓄谋。家庭暴力本质上是一种权力关系的扭曲体现,施暴者通过暴力确立并维持对受害者的绝对支配。正如法国思想家福柯所言,权力最可怕的不是它的压制性,而是它渗透到最私密的关系中,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它的共谋。
更令人痛心的是,许多家庭暴力受害者像苗苗一样,长期困在暴力的牢笼中难以脱身。经济依赖、子女牵绊、社会偏见、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枷锁,都成为束缚她们的隐形锁链。而现有的社会支持系统往往在关键时刻失灵——邻居的视而不见,社区的调解和稀泥,甚至执法机关有时也将家庭暴力淡化为"家庭纠纷"。这种系统性失灵使得施暴者更加肆无忌惮,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写道:"多少天才的女性被家庭生活的车轮碾得粉碎。"今天,我们依然要问:多少鲜活的生命被家庭暴力的车轮碾得粉碎?
苗苗哥哥"不要赔偿,只要死刑"的诉求,折射出受害者家属对正义的强烈渴望。法律必须对这种极端恶劣的家庭暴力犯罪施以最严厉的惩处,向社会传递明确信号:家庭不是法外之地,亲密关系不是免责金牌。但比严惩个案更重要的是构建全方位的防治体系——从完善反家暴立法到强化执法力度,从建立庇护所到提供心理辅导,从学校教育到媒体宣传,需要编织一张密不透风的防护网。挪威在防治家庭暴力方面的经验表明,唯有将法律惩戒与社会支持相结合,才能真正打破暴力循环。
悬崖边的悲剧应当成为社会觉醒的契机。每一个公民都不应做沉默的旁观者,社区、学校、工作单位都应成为发现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前哨站。只有当全社会形成对家庭暴力"零容忍"的共识,才能避免更多苗苗式的悲剧。家庭应该是爱的港湾,而非暴力的刑场;婚姻应该是平等的契约,而非奴役的枷锁。在这个意义上,为苗苗讨回公道不仅是对一个生命的告慰,更是对家庭本质的捍卫——家庭因爱而生,而不该因暴力而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