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大妈今年56岁,热衷健步走,喜欢和邻居们在傍晚围着小区转上一圈。可前不久,她总觉得腿脚莫名浮肿,晚上还频繁起夜。女儿担心她身体出问题,劝她赶紧去医院查查肾功能。
医院里,医生听了李大妈的描述,笑着安慰:“很多类似情况,其实只要尿常规这4项合格,肾脏基本就没大问题,你别太紧张。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连这4项是什么都不清楚!”一句话让一旁的李大妈和女儿都愣住了,肾脏健康,居然能通过尿检早知道?
![]()
其实,医生建议40岁以后的人群,每年至少做1次尿常规,远比等到身体“报警”后才急匆匆检查要明智得多。
那么,这4项关键指标究竟指向什么?背后又藏着哪些肾健康的秘密?我们一起来揭开答案,尤其是第3项,很多人都容易忽视。
很多人以为,尿常规只是“例行检查”,只有血压、血糖才值得关注。其实恰恰相反,尿常规的4项指标,是肾脏健康的早期“风向标”。
研究显示,约80%的肾脏疾病能通过尿常规初筛发现。下面这4项,是最值得中老年朋友牢牢记住的“健康密码”。
![]()
尿蛋白(PRO):健康的肾脏能防止体内蛋白质漏出尿液。尿蛋白出现阳性,往往提示肾小球有损伤。专家建议结果应显示“阴性”或“-”。如出现“+”或“++”,一定要重视并及时复查。
尿隐血(BLD):这项反映尿液中是否有红细胞。正常应为“阴性”,若为阳性,提示泌尿系统有出血可能。小到感染,大到结石、肾脏病变,都会引起异常。
尿比重(SG):反映肾脏调节水分和电解质的功能。正常范围在1.015-1.025之间。如果偏高或偏低,可能意味着肾脏的浓缩或稀释功能有问题,是慢性肾病的警示灯。
尿白细胞(LEU):主要筛查泌尿系统是否有炎症。合格标准应为“阴性”。如果结果出现“+”,要警惕泌尿系感染、肾炎等问。
![]()
这4项全部达标,肾脏大概率处于健康状态。如果其中任何一项异常,都建议进一步肾功能检查和医生指导。
肾脏问题的早期症状非常隐匿,很多人只发现“尿常规异常”时,并无明显不适。可一旦长时间忽视,肾功能受损会导致一系列典型健康变化。数据显示,超六成慢性肾病患者等到浮肿、高血压时才诊断肾损伤。
可能出现的危害包括:
双下肢浮肿:肾脏代谢水盐能力减弱,身体水分“踩刹车”,导致脚踝、腿部明显肿胀。
夜尿增多:原本只需1-2次“夜起”的人,频繁起夜成为肾功能异常的信号。
不明原因乏力、食欲差:体内毒素不能及时清除,出现全身软弱、口味减淡。
血压升高、贫血:肾脏调节血压、生成红细胞的能力下降。
![]()
尿中泡沫明显增加:持续性泡沫提示蛋白异常丢失。
肾损伤若拖延不管,数年内会进展为不可逆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最初的一次尿常规,或许就是你和晚期肾病间唯一的“防火墙”。
![]()
既然有了“肾脏健康警示牌”,日常生活如何科学降低肾脏损伤风险?专家总结,管住3件事,肾脏健康会悄悄变好:
定期尿常规体检,不怕早发现:建议40岁后每年1次,家有高血压、糖尿病史者半年1次。初步异常不要拖,跟进专科复查。
饮食清淡少盐,三高人群控血压稳血糖:过咸食品、腌制品、重口味饮食都会加重肾脏负担。日常烹饪建议:每天食盐不超5g,避免高钠酱料。血压控制在130/80mmHg、血糖空腹6.1mmol/L以下可减少肾损害几率。
![]()
充足饮水、不过度用药:每天保证1500-2000ml安全饮水(约七八杯),不憋尿、不乱用止痛药、抗生素。肾功能异常者要听医生建议调整用药方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