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周敦颐,多数人会想到《爱莲说》里“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风骨。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北宋理学大家,还写过一首《石塘桥晚钓》。
全诗仅6句,没有半句哲理说教,却用钓鱼的闲情,道尽了人生最通透的活法。
在人人为生计奔波、被欲望裹挟的当下,这首诗就像一剂清凉散,读来让人豁然开朗。
![]()
《石塘桥晚钓》
周敦颐〔宋代〕
旧隐濂溪上,思归复思归。
钓鱼船好睡,宠辱不相随。
肯为爵禄重,白发犹羁縻。
这首诗的大意是:
我虽然在濂溪这里归隐,但是还是一直想着回到家乡。
钓鱼船上是非常适合睡觉的,荣宠与耻辱都与我无关。
我虽然可以追求高官名利,但现在已被满头白发所束缚。
这首诗借对家乡的怀念、钓鱼船上安睡的隐居景象,写出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纷扰的心愿。
![]()
前两句将思乡之情写得直白又恳切。“旧隐濂溪”是周敦颐的精神原乡,他曾在江西濂溪筑室而居,过着躬耕自食的生活。
“思归复思归”,叠用两个“思归”,没有丝毫含蓄,把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写得淋漓尽致。
此时的他虽在官场任职,俸禄不薄,却始终觉得身心漂泊,唯有濂溪的山山水水,才是灵魂的归宿。
这种“身在宦海,心在山林”的矛盾,恰是无数现代人的写照——拿着稳定的薪水,却怀念着诗和远方。
三、四句是全诗的精髓,也是周敦颐心境的核心。在他心中,最惬意的不是高堂之上的风光,而是在石塘桥边,躺在钓鱼船上自在酣睡。
“钓鱼船”成了精神避难所,一旦置身其中,官场的恩宠与羞辱都被隔绝在外。
“宠辱不相随”五个字,道破了人生的大智慧:人之所以烦恼,多是太在意他人的评价、职位的升降,而钓鱼的闲静让他明白,这些外在的得失本就与本心无关。
就像钓鱼时不必强求鱼获,人生也不必执着于名利,随遇而安方能自在。
结尾两句既是对世俗追名逐利的否定,也进一步强化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让全诗的情感从向往升华为对人生价值的清醒选择。
“肯为爵禄重”以反问的语气表明态度,不愿为了名利地位而勉强自己;
“白发犹羁縻”则写出若贪恋爵禄,即便年老也会被官场束缚的无奈,“羁縻”一词形象地表现出官场对人的牵制与约束。
整首诗以“思归”为线索,从怀念旧居到描绘渔舟闲睡,再到明志守心,层层递进。有人说,周敦颐的“爱莲”是守身,“晚钓”是养心。莲花象征身处污浊而洁身自好,钓鱼则是主动挣脱名利枷锁,二者共同构成了他“外圆内方”的君子人格。
如今读这首诗,我们不必真的辞官归隐,却能学会“精神垂钓”。职场的勾心斗角、生活的鸡毛蒜皮,就像钓鱼时的风浪,若太过较真,只会身心俱疲。
不如给自己留一片“钓鱼船”:下班后泡一杯茶,周末去公园散散步,深夜读一本喜欢的书。在这些时刻,把“KPI”“人情债”都暂时放下,让灵魂喘口气。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