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有没有一个八岁的“小魔王”?叫他吃饭,他装听不见;让他写作业,他满地打滚;说两句,眼泪哗哗流,转头又摔门;明明前一秒还在笑,下一秒就炸了,像颗随时会爆的炮仗。你气得想打,又心疼得想哭,心里直犯嘀咕:这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小时候多乖啊,现在怎么一点就着?
别急着下结论说“孩子变坏了”,也别轻易贴上“叛逆”“不听话”的标签。八岁的孩子,不是故意作对,他是在用最原始、最激烈的方式告诉你:“我撑不住了,我需要你!”
你以为他只是脾气大?错了。他是心里乱了,情绪满了,不知道怎么表达,只能用哭、闹、顶嘴、摔东西来发泄。你看到的是“不听话”,他经历的,却是一场内心的风暴。
八岁,是孩子成长的“分水岭”。身体在长,脑子在变,情绪像过山车。他开始有自我意识,开始想“我说了算”,可能力又跟不上。他想独立,又离不开你;他想被尊重,又不懂怎么表达。于是,情绪就成了唯一的出口。
你越吼“不许哭”,他哭得越凶;你越说“必须听我的”,他越要对着干。这不是叛逆,是他在试探:我能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我能不能被看见?
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发脾气,第一反应就是“镇压”。打也打了,骂也骂了,道理讲了一箩筐,结果呢?孩子更倔了,亲子关系更僵了。你越用力,他越反抗。因为你没看到他情绪背后的需求,只看到了“不听话”这三个字。
我见过一个爸爸,孩子写作业磨蹭,他直接把本子撕了。孩子当场愣住,然后嚎啕大哭。爸爸还说:“就得让他长记性!”可你知道吗?那一撕,撕掉的不只是作业,还有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对爸爸的信任。他记住的不是“要快点写作业”,而是“爸爸不爱我了”。
八岁的孩子,不需要你多厉害,不需要你多有权威,他需要你懂他
当他发脾气时,别急着纠正。先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轻声说:“你是不是特别生气?能告诉爸爸/妈妈,为什么吗?”哪怕他吼你、推你,你也别还手,别还口。让他哭,让他闹,你就在旁边,像一座山,稳稳地在那里。
等他情绪平复了,再聊。不是“你刚才错在哪”,而是“刚才那件事,你觉得我们怎么处理会更好?”让他参与解决问题,而不是被惩罚。
你可能会说:“我上班累一天了,哪有耐心天天哄?”我懂。可孩子不是机器,你不能指望他白天在学校被管束一整天,回家还得继续被“压制”。家,应该是他放松的地方,不是第二个“纪律课堂”。
怎么帮八岁的孩子走出情绪风暴?说点实在的:
1.别把“听话”当好孩子的标准。会思考、敢表达、有情绪的孩子,比一味顺从的“乖孩子”更健康。你要的不是“听话”,是“合作”。
2.建立清晰的规则,但留有余地。比如:“每天可以看20分钟动画片,看完自己关。”如果他超时,别骂,提醒一次,再超时,第二天减少5分钟。规则要一致,但语气要平和。
3.每天留15分钟“专属时间”。不用做什么大事,就陪他拼会儿乐高,听他讲学校的事,哪怕只是抱一抱。让他知道,你愿意花时间陪他,不是因为他“表现好”。
4.允许他犯错,也允许你犯错。你也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事后可以对孩子说:“刚才妈妈太急了,对不起。”让他知道,情绪可以表达,错误可以修复。
5.别拿他和别人比。“人家都能自己写作业,你怎么就不行?”这种话,只会让他觉得自己不够好。多看他自己的进步,哪怕只是“今天比昨天多写了两行”,也值得肯定。
对此,怎么看?跟往常一样,谈谈我的个人两点看法:
第一,八岁孩子的“叛逆”,不是问题,是成长的信号。他不是在挑战你,他是在学着做自己。你越能接住他的情绪,他越能学会管理情绪。别用“听话”去压住他的声音,要用“理解”去打开他的心门。
第二,最好的教育,是“我在”。不是“我管你”,不是“我教你”,而是“我陪着你,一起面对”。当你不再执着于“让他听话”,而是学会“听他说话”,你们的关系才真正开始变好。而关系好了,教育才真正开始。
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他是独立的生命。他需要的,不是完美的父母,而是愿意理解他、陪伴他、在他情绪崩塌时依然不离开的父母。
八岁的“小魔王”,其实是个“小战士”。他在学着面对世界,也在学着面对自己。而你,要做他最坚实的后盾,不是最严厉的监工。
别怕他闹,别怕他哭。只要你知道,他每一次发脾气,都是在说:“爸爸/妈妈,我需要你。”——这就够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