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4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2025年新项目装机不断落地,中国新型储能发展已经跑出“加速度”。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1亿千瓦,与“十三五”末相比增长超30倍,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已跃居世界第一。
新型储能作为绿色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柱,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新能源高渗透比例的不断提升,新型储能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
01规模达1.8亿千瓦,2500亿元投资目标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2025—2027 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全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这意味着,中国新型储能将再次迎来黄金周期。
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带动了巨额投资。这些投资将直接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巨大商机。
从上游锂电材料环节来看,巨额订单印证供需反转,锂电行业进入高景气新阶段。
宁德时代斥资超800亿锁定多个锂电大单,其中包括向嘉元科技采购不低于62.6万吨的负极集流体材料,涉及金额超660亿元;向江西升华支付共计15亿元预付款,用于锁定磷酸铁锂供应量;与龙蟠科技旗下锂源(亚太)签约,将累计采购约15.7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预计合同金额超60亿元等等。
此外,天赐材料全资子公司九江天赐与中创新航签订的保供协议金额高达约55亿元,与国轩高科签订的年度采购合同金额也达到约11亿元。
头部电池厂商同时大额采购锂电池相关材料,充分印证了下游需求的旺盛程度。
与此同时,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企业在海外市场也不断斩获订单。
相关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新获海外储能订单199个,总规模超160GWh,同比暴涨220.28%,中东、澳大利亚成为核心市场,占比超 43%。
近日,在澳大利亚All-Energy 2025展会上,多家储能企业收获颇丰。其中,阳光电源斩获1GWh储能订单;亿纬锂能新签2.2GWh海外储能订单。
02新型储能大型化趋势明显
随着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增加,可以看出储能项目大型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
11月4日,万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型储能专项行动50万千瓦/200万千瓦时电网侧储能项目开工建设,位于内蒙古,项目总投资19亿元。
![]()
9月12日,内蒙古能源集团2025年5个独立储能项目同日正式破土开工,项目规模合计2.1GW/8.4GWh。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内蒙古储能市场可谓是“大爆发”。
大储市场酣战不止,这片热土已发布的储能项目清单总规模已突破28GWh,在全国省级区域中稳居首位,俨然成为各大储能企业抢占市场增量的核心战场。
03万亿市场启幕:哪些赛道将成焦点?
政策支持是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层面定调储能目标,同时也给出了相应的兜底保障。
1、独立储能盈利渠道拓宽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在市场机制方面提出了明确方向:推动“新能源+储能”作为联合报价主体一体化参与电能量市场交易;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研究探索爬坡、转动惯量等辅助服务品种;推动完善新型储能等调节资源容量电价机制。
地方政府也积极跟进,推出了容量补偿、现货市场套利、辅助服务三大收益机制,显著提升项目收益。
容量补偿:例如,内蒙古2025年容量补偿标准为0.35元/千瓦时,执行期10年;新疆2025年为0.128元/千瓦时。
辅助服务收益:例如,蒙西电网调频市场按“里程补偿”结算,价格区间为2-12元/兆瓦时;甘肃独立储能调频收益约0.412元/千瓦时。
2、用户侧储能场景多元化
用户侧储能目前最主要依赖的模式还是峰谷套利,但随着应用场景的多元化,这种收益逻辑正在逐渐被打破。
随着中国“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零碳园区建设已从探索试点迈向全国推广和系统部署。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提出,“十五五” 时期力争建成100个左右国家级零碳园区,叠加 “未来五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实现翻番” 的预测,中国零碳园区建设正式迈入政策护航、市场驱动的 “爆发窗口期”。
零碳园区已成为储能的下一个主战场!
10月30日,河南济源钢铁集团80MW/240MWh负荷侧储能项目正式并网投运。
![]()
在河南现行电价机制下,项目预计每年可为济钢节省电费数千万元,未来还可通过参与虚拟电厂及辅助服务市场拓展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
![]()
《办法》重点提到对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机械等重点耗能行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同时鼓励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为单位整体推进节能降碳。这为分布式光伏及储能提供了进一步发展机遇。
3、“储能+数据中心”前景广阔
随着AI行业的大发展,数据中心正在成为用电大户。配置储能系统,能够减少数据中心的并网容量、平抑功率波动,能够有效推动项目快速并网。
7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突然联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推荐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数据中心对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低于省级消纳责任权重,并要求积极利用储能技术。
![]()
政策引导下,AIDC储能从“可选配置”逐渐向“刚需配置”转变,为市场规模扩张提供了明确保障。
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25-2027年间,中国数据中心及5G网络电力需求将持续攀升,其电力消费占比有望从当前的3%跃升至6%。
这一庞大的市场数据,不仅吸引了华为、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巨头加速布局,也充分显示了数据中心储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04写在最后
总之,在新型储能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国家及政府层面要通过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推动储能收益渠道拓宽、储能安全与标准体系建设;储能企业也要坚持产品创新与技术升级、加强企业合作深度交流。
万亿市场就在眼前,储能未来如何干,从哪些方面干?答案也清晰可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