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11月8日,第三届浦江生物医药源头创新大会举办。本次大会以“源头创新 智药未来”为主题,汇聚了顶尖院士专家、政策制定者、生物医药领域顶尖科学家及企业家等众多行业精英,聚焦我国医药工业前沿技术创新与全球医药合作,围绕生物医药源头创新、全球合作路径、ai赋能、跨界融合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度对话,搭建起高效对接平台,为生物医药源头创新与全球合作注入新动能。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药学院院长丁健在“中国创新药现状和挑战”主题报告中指出,中国创新药产业正处于从“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近年来,中国创新药发展势头强劲,全球首发新药占比显著提升,国产adc、双抗等创新药企的海外授权交易持续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然而,中国创新药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仍面临诸多挑战。丁健提到,原创理论和靶点发现能力有待提升,新药研发同质化现象依然突出。要突破这些发展瓶颈,必须夯实基础研究与源头创新能力,构建差异化发展路径,大力推动国产替代技术体系建设。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资深会长、首席专家宋瑞霖在“中国医药创新的全球路径与双向融合”主题报告中,系统阐述了中国医药创新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他表示,经过十年的蓬勃发展,在政策引领与制度改革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医药创新在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和上市新药三个维度实现跨越式发展,多款创新药成功实现国际化。
面对当前发展新阶段,宋瑞霖提出中国医药创新必须坚持“双向融合”发展路径。对内要建立以商业保险为核心的多层次支付体系,完善创新药目录和定价机制,为创新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市场支撑;对外要积极把握国际化平台机遇,构建自主的全球产业链,提升中国医药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上海市工商联生物医药商会会长、复星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表示,中国医药创新正经历从“中国新”走向“全球新”的历史性跨越。在全球化方面,中国创新药出海不应止步于对外授权交易,本土创新药企亟须自建全球商业化能力,把握全球市场机遇。他还期待产业界积极拥抱ai技术革命,构建体系化ai能力,打造开放协同的ai创新生态。
现场专家一致认为,ai已不再是单纯的辅助工具,而是深度融入生物医药创新全链条的核心组成部分。当前需破解数据治理与共享问题、算法可解释性、临床验证标准适配等关键难题。未来需通过“跨领域协同+政策规范引导”推动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生物医药源头创新的“加速器”和“核心引擎”,助力中国创新药在全球医药舞台上绽放光彩。
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