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篇文章火了,说得挺扎心。文章说,年轻时我们总以为朋友遍天下,酒杯一端都是兄弟。可真到了腿脚不利索,躺在床上需要人搭把手的时候才发现,生命这场宴席,人走茶凉是常态。最后能陪着你走完最后一程的,掰着手指头数,也就那么三个人。这话听着有点丧,但你仔细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个理儿?
![]()
说到这个,第一个绕不开的就是你的老伴。年轻时候的爱情,是风花雪月,是“我爱你”说一万遍。老了以后的爱情,就变成了“今天降压药吃了没”,是半夜你咳嗽一声,他迷迷糊糊给你递过来的一杯温水。我见过一对老夫妻,老爷子得了阿尔茨海默症,谁都不认识了,就认得他老伴。每天早上看着老伴给他穿衣服,都像第一次见似的,傻笑着说:“姑娘,你真好看。”你想想,连记忆都清空了,爱你的本能还在,这比任何海誓山盟都硬核。**可我敢说,现在一半以上的夫妻,都把婚姻过成了“合租室友”。** 两个人在一个屋檐下,除了孩子和账单,一天说不上三句话。为啥?因为年轻时忙着“开疆拓土”,忘了给感情这个账户存钱。等退休了,天天大眼瞪小眼,才发现账户早就空了。根据一些社会调查数据,近年来老年离婚率不降反升,很多都是退休后“过不到一块儿去了”。这就像手机充电,年轻时没充够电,老了想开机,根本点不亮。
![]()
对了,还有子女。这可能是最让人五味杂陈的一位“伙伴”。社区里有个大爷,三个孩子都在外地,他把孩子寄来的衣服、视频通话的截图,都当宝贝一样锁在铁盒子里。隔壁床的老太太,孩子就在同城,半年都不来一次,天天盯着护工费的单子叹气。这对比,太真实了。**在我看来,很多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其实是一种“表演式孝顺”。** 过年过节寄点东西,朋友圈发个“爸妈辛苦了”,感觉自己尽孝了,心安理得。可父母要的真是这些吗?他们要的是你坐下来陪他们聊聊废话,是让他们感觉自己还没被时代扔掉。去年有个新闻,一位老父亲为了给儿子省两千块护工费,夜里偷偷把护工辞了,自己硬扛。这种“善意”的牺牲,对子女来说其实是“福音”吗?不,这是扎心的刀子。以后这种“懂事”的父母只会越来越多,因为孩子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死循环。
![]()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就是你自己。这可能是最靠谱,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位。广场舞队里有个阿姨,乳腺癌手术后,反而活成了“网红”,天天学穿搭、拍视频,精气神比年轻人都足。可小区长椅上总坐着的王大爷,身体没毛病,天天念叨“活着没意思”。**所以,人老了最大的“后备保险”,不是存款,不是房子,而是你心里那个“没老”的自己。** 养老院里有副对联写得好:“健康是存款,快乐是利息”。你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省吃俭用的“存钱罐”,以为是为孩子好,其实孩子更想要一个能跟他们撒娇、能一起出去玩的“老小孩”。你看现在那些“银发网红”,几十万粉丝,活得风生水起,他们证明了什么?证明了晚年生活,完全可以自己定义。
![]()
说到底,张爱玲那句话说得真对,人与人相遇,早一步晚一步都不行。能陪你到最后的,就那么几个人。别等了,现在你左手边是不是有个人,右手边是不是有牵挂,心里还住着个有趣的自己?那就够了。别总想着以后,以后没那么多以后。你觉得呢?评论区聊聊,你身边那“三个人”现在怎么样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