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世生活中,有两根刺常扎在心中,让我们不得自在,更障蔽智慧:一是炫耀之欲,二是幸灾乐祸之心。
▎炫耀之欲不可有
佛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炫耀之欲,正是最深的执著之一。
![]()
炫耀的背后,是渴望被认可的不安,是内心深处的自卑与空虚,一个人若真知自己价值所在,便如深山幽兰,不为无人欣赏而不芳。
佛陀教导“无我相”,放下对“我”的执著,方能照见真实。
当我们不断强调“我”的成就、“我”的拥有、“我”的与众不同,实际上是在强化“我执”,筑起一道道高墙,将智慧的光芒挡在墙外。
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炫耀之时,心已满溢,何来空间容纳新知与智慧?如同装满水的杯子,再也装不进任何东西。
▎幸灾乐祸之心不可有
幸灾乐祸之心,是毒害心灵的鸩酒。见他人受苦而生欢喜,这种心态暴露的是内心的狭隘与冷漠。
![]()
佛家讲慈悲喜舍,视一切众生如母,愿其离苦得乐。幸灾乐祸恰恰相反,见他苦而自觉乐,这是何等扭曲的心念?
《法华经》云:“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他人受苦,即是未来佛受苦,何乐之有?这种心态不仅伤害他人,更先毒化了自己纯洁的本性。
幸灾乐祸之时,心已蒙尘,如同明镜沾污,再也映照不出事物的真实面貌。
这两根刺其实同出一源——分别心。炫耀是觉得自己优于他人,幸灾乐祸是乐见他人不如自己,都是坚固的“我”与“他”的分别。
▎如何拔除这两根刺?
首先,当常修感恩与谦德。知一切成就皆众缘和合,非一人之功。顺境时感恩逆境时亦感恩,心自然平和。
其次,培养随喜之心。见他人善行好事,由衷欢喜;见他人遭遇不幸,生起慈悲。这般转变,心量便会日渐开阔。
![]()
再则,勤修观照功夫。念头起时,如镜照物,不随不拒。觉察到炫耀心起,看着它来,看着它去;察觉幸灾乐祸心生,亦如是观照。日久功深,这两根刺自会松动脱落。
拔除这两根刺,不是为讨好他人,而是为自己的心灵解缚。当炫耀之欲与幸灾乐祸之心渐淡,心便如云开月现,智慧之门自然开启。
那时你会发现,真正的智慧不在远处,就在这颗放下执著、充满慈悲的清净心中。(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