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完成工商变更:创始人李斌卸任董事长,仅保留董事身份,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也由曾澍湘变更为何旭。
这家公司成立于2022年10月,注册资本高达20亿元,主营方向涵盖电池制造、电子材料研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配电设备以及AI软件开发等,几乎覆盖了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链的全流程。
表面上看,只是一场公司层面的例行调整,但在行业背景之下,这一步极具信号意义。
首先,这可能意味着蔚来电池业务进入实质化阶段。从最初的“蔚能”BaaS模式,到如今电池科技公司的管理调整,蔚来正在加速电池制造与资产管理的“两条腿走路”。
过去,蔚来依赖宁德时代、远景动力等外部供应商,自己更多承担系统集成与租用方案设计的角色。但当蔚来开始在安徽落地自研自造体系,这意味着它不再满足于“租电池”,而是想“造电池”。这不仅是成本问题,更关乎供应链安全与技术自主权。
其次,从李斌淡出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位置来看,蔚来电池科技的组织角色可能正被重新定义。何旭接任,或许代表蔚来电池业务将更偏向专业化运营,由技术或产业背景更深的管理层直接负责。
李斌退居幕后,是一种“放权但不放手”的信号:他依然在董事会掌舵大方向,但执行端正在走向独立公司化。这与蔚来近期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寻求利润与效率转型的节奏高度吻合——核心是聚焦主业、轻化结构、专业分工。
第三,这家电池公司背后的股权关系也透露出蔚来的布局逻辑。蔚来电池科技由蔚来控股全资持有,而蔚来控股又与宁德时代、国泰君安国际控股、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共同投资了武汉蔚能电池资产公司。这意味着蔚来正在搭建“双体系”:一边是资产运营的“蔚能”,负责BaaS租赁、回收与金融;另一边是制造研发的“蔚来电池科技”,负责研发、生产与供应。两者联动,蔚来既能掌控电池资产,又能参与核心技术。这种“自产+租赁”闭环,正在形成蔚来的新能源护城河。
最后,从宏观角度看,蔚来此举也是在为下一轮产业周期蓄势。202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技术竞争与成本博弈的新阶段。比亚迪在刀片电池上垂直整合,特斯拉强化4680自研体系,蔚来若继续完全依赖宁德时代,长期会失去定价权与创新空间。安徽项目的推进,是蔚来试图在未来能量结构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关键一步。
换句话说,这不仅是一次人事调整,而是蔚来在电池自研、自控、自循环体系上的战略转向。李斌的“退”,是为了让蔚来的电池梦想更稳、更快地“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