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往期优秀营销数字化案例
作者:舒紫花 校审:林德燊 排版:习丌
2025年10月,河南民生频道报道的康师傅饮料业务员骗款事件引发行业震动:两位二阶客户分别打款10万、11万元至对公账户,却迟迟收不到货,最终发现业务员崔某P图伪造收款凭证,将货物转卖填补前期费用窟窿。
![]()
这起事件并非个例,背后是郑州区域8、9月累计超180万元的市场费用拖欠,以及“完不成业绩倒贴钱”的高压考核。当涨价压力转嫁给一线、费用核销无迹可寻、货流资金流完全依赖人工管控,快消渠道的“人治”漏洞已暴露无遗。营销数字化能否成为破解这类乱象的关键?本文将结合行业案例与数据展开剖析。
![]()
“人治”模式的三大致命漏洞
“人治”的核心问题在于流程失控与信息断层,康师傅的骗款事件正是这类风险的集中爆发。从渠道管理全链路看,漏洞主要集中在资金、费用与考核三大环节。
漏洞一:资金流与货流脱节,形成“操作黑洞”
传统快消渠道中,经销商打款至企业账户后,业务员需在ERP系统手动录入订单、分配发货仓、匹配物流信息。这种“对公打款+人工操作”的模式存在两大隐患:其一,业务员可后台篡改发货地址,将本应发往A经销商的货物截留至关联账户;其二,人工对账效率低下,财务与销售部门需耗时数日核对银行流水与发货记录,给“移花接木”式骗局留下操作空间。
以康师傅案例为例,崔某正是利用这一漏洞,通过伪造收款凭证虚构经销商付款记录,同时修改发货信息将货物转移至自己的关联仓库,最终通过二次销售套取现金。这种“资金流与货物流分离”的状态,本质上是用人工信任链替代系统强约束,为舞弊行为提供了温床。(点击链接,了解更多:)
![]()
漏洞二:费用核销模糊,滋生“隐性负债”
快消品渠道运营中,市场推广费用、陈列费用、促销折扣等“费用流”的管理长期处于“黑箱”状态。传统模式下,业务员可自行承诺经销商“返点比例”“陈列补贴”等费用,但这些承诺往往缺乏书面合同与系统留痕。当费用实际发生时,企业需依赖业务员提交的报销单据进行核销,而单据的真实性、合理性全凭人工审核。(点击链接,了解更多:)
这种“费用黑洞”不仅导致企业利润被侵蚀,更催生了“窟窿填补游戏”。业务员为完成销售指标,可能先向经销商承诺高额费用,再通过伪造单据套取公司资金填补缺口。长此以往,企业账面利润与实际现金流严重脱节,形成“隐性负债”风险。
漏洞三:“结果导向”考核机制,催生短期投机行为
多数快消企业仍采用“唯结果论”的考核体系:销售任务完成率、新客户开发数、回款率等硬性指标占据绝对权重。这种机制下,业务员为达成目标可能采取“饮鸩止渴”的策略。例如,通过虚报销售额、伪造客户订单、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制造“虚假繁荣”。
更严重的是,这种考核模式加剧了厂商矛盾。经销商为获取更多返利,可能配合业务员伪造单据;而业务员为完成指标,可能默许经销商跨区域窜货、低价倾销,最终损害品牌价格体系与渠道健康度。
![]()
营销数字化如何精准填补“人治”漏洞
破局关键:构建“货流-资金流-费用流”全链路闭环
营销数字化的核心,是通过技术手段将渠道管理中的“人治”环节转化为“数治”流程,实现“数据可追溯、流程可管控、激励可直达”。具体而言,需实现三大闭环:
1.货流与资金流数字化联动
通过引入“一物一码”技术,为每件商品赋予唯一数字身份。经销商打款后,系统自动匹配订单、生成发货指令,并实时同步物流信息至企业后台。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交易数据不可篡改,彻底杜绝“伪造凭证”“篡改发货地址”等操作黑洞。
以康师傅为例,若采用数字化方案,崔某的伪造收款凭证行为将在系统层面被识别。因为真实订单都在线上记录,产品、库存、货物流向的全链路绑定,从技术上杜绝“私改发货地址”的可能。
![]()
2.费用管控透明化
建立“预算申请-审批-执行-核销”全流程数字化平台。业务员需在系统内提交费用申请,附上活动方案、预算明细、预期效果等资料,经上级审批后自动生成唯一费用编号。费用实际发生时,系统自动匹配编号进行核销,并留存电子凭证供审计追溯。
这种模式不仅实现了费用“可查、可管、可控”,更通过智能策略引擎预设费用规则。例如,系统可自动识别“同一经销商连续三个月申请高额陈列补贴”等异常行为,触发人工复核机制,从源头杜绝“隐性负债”。某快消品牌应用后费用使用效率提升45%,且每笔投放均可关联终端动销数据。
3.考核体系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可控”
通过移动访销系统(SFA)延伸管理触角,将考核指标从单一的“销售额”扩展至“客户拜访频次”“终端陈列达标率”“新客开发质量”等过程指标。
例如,系统可实时监测业务员每日拜访路线是否合理、终端陈列是否符合标准、促销活动是否按计划执行,从而引导业务员关注长期渠道健康度而非短期业绩冲刺。
![]()
渠道数字化转型的三大实施要点
对渠道总监而言,数字化不是技术堆砌,而是需贴合快消行业特性的务实改造。结合2025年行业实践,落地需把握三个核心要点。
要点一:以厂商协同为基础,构建价值共生生态
数字化转型不是企业的“独角戏”,而需充分考虑经销商的核心诉求。例如,系统需支持经销商实时查询订单状态、库存水平、费用核销进度,甚至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进货建议”“促销方案”等增值服务。只有让经销商切实感受到数字化工具能“降本、增效、增利”,才能激发其使用意愿,避免“系统上线即闲置”的困境。
要点二:分阶段渐进推广,降低转型风险
数字化转型不宜“一刀切”,而应遵循“小场景切入-中台搭建-全链路贯通”的渐进路径。例如,可先从“费用核销”这一痛点场景切入,搭建数字化费用平台;待运行稳定后,再扩展至订单管理、物流追踪、客户画像等模块;最终实现“人-货-场-财”全链路数字化闭环。
![]()
要点三:聚焦“易用性”设计,激发一线使用热情
系统界面需遵循“简洁直观”原则,例如采用“移动优先”设计,支持业务员通过手机端快速提交订单、查询费用、上传现场照片;同时,可引入“即时激励”功能。例如,业务员完成高质量客户拜访后,系统自动发放积分奖励,积分可兑换培训资源、实物礼品等,从而将工具从“管理监控”转变为“赋能利器”。(点击链接,了解更多:)
![]()
结语
康师傅业务员骗款事件,本质上是快消行业“人治”模式在数字化浪潮中的一次集中爆发。当传统渠道的“信任链”被“数字链”替代,当“人工审核”被“系统强约束”取代,快消企业才能真正跳出“人治陷阱”,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跨越。
这种转型不仅需要技术工具的革新,更需要企业管理思维的转变:从“管控一线”转向“赋能一线”,从“结果考核”转向“过程管理”,从“厂商博弈”转向“价值共生”。唯有如此,快消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构建起真正的“数字护城河”,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增长。
扫码添加数字化星球企业微信
与500+快消品业内同行共同交流
还可获得东鹏特饮、泸州老窖等头部企业
营销数字化白皮书
点击下方关键字,查看原创热文
行业案例:| | | | | | |
业务场景:| | | | | | | | | | |
系统应用:| | | | | |
数智科普:| | | |
米多是国内领先的营销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企业提供顶层设计(营销数字化蓝图/架构/体系等)、系统规划(一物一码/智能营销/渠道管理)及运营落地(扫码发红包/一元换购/五码合一等)提供服务,用数字化驱动业务增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