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的记者终于滚蛋了!”
11月9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曝光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惊天丑闻。
BBC总干事蒂姆·戴维与新闻首席执行官黛博拉·特内斯史无前例地同日辞职,而导火索是一部恶意剪辑的纪录片,BBC竟把两段相隔54分钟的演讲“移花接木”,硬生生造出“煽动国会山骚乱”的假新闻。
特朗普团队直接甩出10亿美元索赔函,限BBC48小时内道歉赔偿,否则法庭见!
这家覆盖4亿观众的百年传媒巨头,怎么就沦落到“造假被抓包、高管连夜跑”的境地?
![]()
8000字举报信炸锅!剪辑黑幕有多离谱?
BBC前标准顾问迈克尔·普雷斯科特憋了一肚子气,写下8000字长文,直接把《全景》栏目纪录片《特朗普:第二次机会?》的造假证据捅给了《每日电讯报》。
正是这封举报信,撕开了BBC“新闻公正”的遮羞布,纪录片里的名场面现在看全是精心设计的骗局。
在距离美国大选只剩一周,BBC放出关键片段:特朗普对着支持者高喊“我们要走向国会山,拼死战斗”,下一秒就切到骚乱人群冲击国会的画面,仿佛总统亲自号召暴力行动。
但原始演讲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特朗普先说的是“以和平、爱国的方式让国会听到声音”,而“拼死战斗”的表述,是近一小时后谈论选举争议时说的,跟国会山半毛钱关系没有!
![]()
而BBC管理层早就知道这事。普雷斯科特在2025年5月就警告过董事会,说这种剪辑是“开危险先例”,可戴维不仅默许,还辩称这是“行业常规操作”。
直到举报信曝光,舆论炸了锅,他们才慌了神。
英国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直接怒批:“国家广播机构公然散播谎言,简直丢人现眼!”
![]()
BBC的“造假黑历史”
这次“剪辑门”根本不是意外,而是BBC“屡教不改”的老毛病。
翻看它的黑料清单,从王室到战争,造假套路早就玩得炉火纯青。
最经典的是2007年“皇冠门”丑闻,BBC拍王室纪录片时,故意把女王“入场”的镜头倒放成“愤而离场”,营造“女王发火”的假象,最后节目总监被迫辞职。
而近几年它的偏见更是变本加厉,加沙战争报道中,不仅拒绝给哈马斯贴“恐怖组织”标签,还盲目采信哈马斯公布的死亡人数,连平民和战斗人员都不区分,甚至错把医院爆炸算到以色列头上,最后只能偷偷撤稿。
![]()
跨性别议题、俄乌冲突报道也没逃过投诉。2024年英国通信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只有49%的英国人还信任BBC新闻,比巅峰时期暴跌一半多。
10亿索赔+政治围剿
造假的代价远比BBC想象的更惨重,特朗普这边刚看到高管辞职,就立刻高调“邀功”:“感谢《每日电讯报》揪出这群骗子,他们竟敢干预美国大选!”
白宫更是毫不留情新闻秘书莱维特直接定性:“BBC是100%的假新闻,正在走向消亡,根本不配让英国人买单!”
![]()
口头炮轰之后就是真金白银的追责。2025年11月10日,BBC收到了特朗普团队的“最后通牒”:48小时内撤回纪录片、公开道歉、赔偿损失,否则就提起10亿美元诉讼。
特朗普早就有“告媒体专业户”的名声,之前对《纽约时报》提起150亿美元诽谤诉讼,好几家媒体最后都乖乖赔钱道歉。
英国政界也没手软。保守党领袖巴德诺赫直接喊话:“高管辞职只是开始,BBC的制度性偏见必须彻底改革!”
但BBC正面临资金危机,英国政府冻结了电视许可费,未来两年不能涨价,而它的收入已经比2010年下滑30%,每年缺口超10亿英镑,现在又要面对天价索赔,简直雪上加霜。
![]()
内部员工爆料
就在外界一片声讨时BBC内部却传出不同声音。有匿名员工向《卫报》爆料:“这感觉像一场政变,是我们的政治敌人故意搞事!”
他们口中的“敌人”,直指右翼媒体和政客,举报信作者普雷斯科特的任命,就出自曾为英国前首相特雷莎·梅工作的右翼背景高管之手。
还有人辩解剪辑是制片人个人失误,跟高层无关,一年前的旧闻被翻出来炒作,就是为了影响BBC和政府的皇家宪章续约谈判。
但这种说法很快被打脸,民众根本不买账,英国议会调查显示,很多人看到丑闻后第一反应是“这很BBC”,这种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才是最致命的。
![]()
改革难破“偏见魔咒”
现在的BBC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新领导层遴选正在紧急启动,但要重建信任,比登天还难。
英国通信管理局(Ofcom)已经立案调查,一旦坐实违规,罚款、下架节目都是家常便饭。其次是资金关,许可费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是失去这笔核心收入,BBC的全球运营网络可能直接崩盘。
内部员工对管理层的不满、公众对“偏见”的刻板印象,不是换两个人就能解决的。
更尴尬的是它的定位,作为靠皇家宪章运营的公共媒体,“准确、公正”是法定使命,但这些年的操作早就背离了初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